第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畅通民意渠道 增进民生福祉

——宜都市人大常委会以“四进站”活动深化代表联络站作用

■ 本报通讯员 胡振华

“路修好了,可以让更多外地游客品尝到咱拖溪的好茶叶。”说起前段时间修好的山路,湖北省宜都市五眼泉镇拖溪村二组茶农谢辉荣难掩激动的心情。

群众在哪里,代表就在哪里,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宜都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深化拓展人大代表联络站作用,开展以“领导干部代表带头进站、部门负责人问计进站、人大代表履职进站、人大监督工作进站”为内容的“四进站”活动,不断增强履职为民成效。今年以来,在全市102个代表联络站和联系点,四级人大代表接待群众1200多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40多条,人大代表进站聚民意、惠民生的生动画面不断呈现。

察民情暖民心

“咱们垴的茶树都是老茶树,产出的茶叶品质细腻柔和,泡出来的茶汤回味甘甜悠长,就是通往茶园的路不好走,能不能帮忙想想法子……”随着宜都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推进,拖溪村被纳入精品路线“两溪两桥”旅游环线,绿色无公害的拖溪茶叶成了来往游客争相采购的“紧俏货”。但附近的茶山坡陡路窄、运输困难,茶园收益并不好。

在领导干部代表带头进站活动中,82岁的村民詹发益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世斌提出了这个问题。当天下午,王世斌组织相关部门完成了实地察看、制定方案等工作。3天后,这段150米的茶山公路完成硬化。

宜都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中的17名领导干部带头走进代表联络站,围绕全市重大工作部署,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积极参加“1·2·4”人大代表接待日(每个月第二周星期四)、“走访选民月”、“三在三争”、“代表行动”、督办代表建议等活动,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有效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听民声解民忧

“我们已经完成农村房屋确权登记,但一直没有领到证书,应该找哪个部门反映?”

9月12日,宜都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司法局、税务局、经商局、教育局、农业农村局、资源规划局6个被评议部门的负责人走进松木坪镇、红花套镇等6个人大代表联络站,面对面听取群众和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当天征求意见建议138条,现场推动解决了湖北源谦新材料有限公司进场道路报批、全市城区学校周边停车场400多个车位限时免费停车、农村个人建房农转用审批工作流程优化、王家畈镇中学学生乘车难等民生问题;其他短时间不能解决的事项,经梳理汇总后,6个被评议部门制定了整改责任清单,明确了整改内容、整改措施及完成时限。

宜都市人大常委会广泛开展“站点吹哨、部门报到”活动,“一府一委两院”及市直部门负责人走进代表联络站,坚持问计于民,实现“政情直通、民意直达、意见直办”,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庙岗村季节性缺水、S254绕城段施工路段增设交通标识、“快递进村”等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得到很好落实。

集民智促发展

“我们今天召开座谈会的目的是为专题询问做准备。”5月23日,枝城镇西湖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里座无虚席,宜都市人大常委会城环工委组织的专题询问征求意见会正在这里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城环工委副主任孔国庆介绍了专题询问的重点和方式,由此打开了到场群众的话匣子。

这样“热气腾腾”的会议在枝城镇西湖春天小区两个月内就组织了7场次,市人大常委会收集整理了停车难、外墙脱落、违搭违建等群众不满意的堵点难点以及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62项,全面掌握了第一手材料,让询问者把准了问的方向、问的深度,以高质效的人大监督助推守护群众“家门口的幸福”。

以“站”为媒,宜都市人大常委会将全市756名四级人大代表混合编组、常态化进站,推动人大专项审议、执法检查、工作评议、专题询问、调研视察、代表建议督办以及民生实事项目票决等工作进站,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扩大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和活动的有序参与,把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贯穿人大监督工作全过程。

今年以来,宜都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开展“四进站”活动,坚持资源联动、要事共办、协力推进,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站作为“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作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极大地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宜都实践。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