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同题共答 联动发力

焦作市人大常委会以组合式闭环监督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 本报通讯员 靳楠楠 杜 玲

在老龄化日益凸显的今天,让老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事关千家万户。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联动监督,是今年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3月该活动启动以来,焦作市各级人大同题共答、联动发力,综合运用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等方式,打出监督“组合拳”,形成全链条闭环机制,有力推动了全市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把脉问诊”,查找养老服务症结

为回应人民群众期盼,深入基层“把脉问诊”,从今年4月开始,焦作市人大常委会成立5个执法检查组分赴各县(市、区)和12家市直相关单位,检查《河南省养老服务条例》《焦作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充分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焦作市人大常委会以开展“守护‘夕阳红’,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为依托,以引导人大代表进站开展活动为抓手,共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养老服务从业者130余名,深入各级人大代表联络站40余次,检查养老服务机构和场所50余处,召开现场座谈会3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100余条,对全市养老服务工作进行全面“体检”。

7月3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了执法检查实施情况报告,为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把脉问诊”开出药方,形成多条审议意见和问题清单。

动真格出实招,专题询问问出“辣味”

7月3日,焦作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专题询问养老服务工作。这是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第一次专题询问,旨在以高质效人大监督助推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我市计划到年底前建成586个老年助餐服务场所。请问市民政局,将采取什么举措确保任务完成?老年助餐工作如何有效融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会上,8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1名市人大代表化身“考官”,聚焦老年助餐融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推进银发经济发展、建强养老人才队伍、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监管、推动医养康养融合发展依次发问。一个半小时内,一问一答之间,回应民生关切,尽显监督真味。

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8个部门负责同志直面问题、积极应询,讲工作进展和具体措施,作出郑重承诺。

“本次专题询问,是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把脉问诊’,是帮助我们查短板、找不足、寻对策的‘及时雨’。”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一均表示,市政府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任务要求,扎实做好项目资金保障、配套设施建设、机构监督管理等工作,以更实的作风、更大的担当、更拼的干劲,不断开创养老服务工作新局面。

交办意见,人大政府同向发力

专题询问始于问,不止于答。7月17日,焦作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联动监督问题交办座谈会,向市政府及市民政局、市发改委等9家部门集中交办57条意见。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57条意见问题照单全收,明确整改责任,拿出落实举措,探索提升机制,有力推动了全市养老服务工作提质增效。

目前,全市出台了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实施方案,明确功能定位、建设标准和服务内容,在承担兜底功能基础上,将空余床位向社会老年人开放。全市聚焦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提升改造,逐步由传统兜底养老服务机构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转型,通过公建民营,实现乡镇敬老院由“闭门办院”到“开放服务”的功能转变,以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支点,在做好兜底保障的基础上,为农村社会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托养等多样化服务。全市以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为抓手,委托专业服务机构签订居家上门服务协议,为3828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36.8万人次上门服务,并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保障居家上门服务质量。此外,全市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通过中央厨房配餐、社会餐饮企业助餐、小区物业助餐等方式,切实解决老人“吃饭难”问题。

满意度测评,力争评出效果

开展满意度测评是养老服务联动监督“组合拳”的重要一环,也是对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的集中检验。

10月30日,焦作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召开,分别审议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关于养老服务联动监督整改情况的报告,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8家单位整改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当场公布测评结果,均为“满意”。

据悉,满意度测评结果将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名义向市委报告,向各测评单位通报,并强化测评结果运用,力争评出动力、评出效果,助推焦作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