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袁宇桥
前不久,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连续3天凌晨4点深入翁牛特旗、巴林右旗、林西县部分畜禽定点屠宰企业进行随机检查,在检测室现场查阅档案,询问各项制度落实情况,到肉品车间现场进行肉品速测检验。
“执法检查的目的是督促企业诚信经营,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赤峰市人大常委会农牧工作委员会主任张杰说,执法检查组对发现的部门监管不到位、屠宰加工环节不规范等问题当场“揭短晾丑”,毫不留情,为打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贡献人大力量。
人无信而不立,城无信则不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部署“六大工程”后,赤峰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经过多轮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敢于动真碰硬的决心,创新机制、协调联动,启动实施助力诚信建设工程,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努力为赤峰诚信底色增光添彩,为经济社会发展蓄势赋能。如今,赤峰城市信用监测全国排名创历史新高。
主动作为
打通诚信建设关键堵点
把诚信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良好态势正在形成。
今年年初,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实施诚信建设工程,并从育文化、立规矩、严管理、明奖惩、兜底线5个方面对诚信建设工程作出具体部署,特别提出让诚信建设的刚性约束实起来、硬起来的具体要求。
“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人大的职能作用就要发挥到哪里。”赤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睢利介绍,当前,赤峰市在诚信建设领域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在推动解决这些问题上,人大拥有独特的职能优势。因此,赤峰市人大常委会经过深入研究,主动将助力诚信建设工程作为凝心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的关键之举。
诚信建设工程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涉及面广、方向各有不同。人大助力诚信建设工程如何找准着力点、把握关键点?赤峰市人大常委会给出的答案是:一方面做好“减法”,在仔细研究自治区和赤峰市两级诚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选取方案中监管难度大、统筹难度大、推进难度大的重点任务;另一方面做优“加法”,在实施方案任务范围外,突出问题导向,选取社会关注度高、负面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列入监督范围。
为靶向助力打通诚信建设关键堵点,赤峰市人大常委会组成4个专项调研组先后深入12个旗县区及20个市直部门,进机关、访企业、入园区开展调研及座谈,摸清全市诚信建设各领域重点环节现状,明确开展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问题整改及成果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虚假诉讼、案件执行5项专项监督。同时,组织人员外出学习先进理念思路、经验做法,并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
刚性监督
动真碰硬直面复杂问题
刚性监督是助力诚信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推进诚信建设工程中,赤峰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历史上首次出台质询暂行办法和特定问题调查暂行办法,丰富人大监督“工具箱”,为直面监督敏感复杂问题铸造“利剑”。
日前,赤峰市人大常委会对市政府关于诚信建设工程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在此之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项调研组,深入部分旗县区、部分工业园区及企业,召开座谈会33场次,访谈400余人次,并梳理汇总出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市执行领域管理不严、违规执行现象仍时有发生。针对执行工作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进行整改?”“市直国企净资产收益率为何偏低?2024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利润增长目标能否实现?”“部分政府职能部门重执法轻服务的观念仍未转变,如何加以解决和改善?”
……
专题询问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代表直奔主题,汇聚民意直击诚信建设领域的痛点,提出的问题辣味十足。
问必有答,答必有果。市司法局、法院、国资委等8个部门负责人正视存在问题、积极应询。“此次专题询问问题精准、实在,问出了责任、问到了痛处,也为我们诚信建设下一步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赤峰市司法局局长赵建业说。
创新机制
部门联动凝聚监督合力
诚信建设工程是一项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多层级、多阶段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监督主体助力作用。
赤峰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立足赤峰市委监督贯通协调平台运行的大机制,在自治区范围内首创助力诚信建设工程“人大监督+”的贯通协调“小机制”,旨在推动公安、农牧、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更好地整合力量。该机制从信息沟通、线索移送、措施配合、成果共享4个方面明确分工,推动监督力量从事后向事中、事前延伸,促使“对事”监督和“对人”监督更加合理有效地结合,实现监督成果深度融合、效应叠加,多方合力共同提升诚信建设水平。
在“人大监督+”的贯通协调机制推动下,赤峰市人大常委会聚焦诚信建设工程重点难点,主动召集成员单位常态化联合开展督导调研、执法检查、视察评查等,不同监督主体多种监督方式叠加开展,着力提升监督质效。
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专项监督中,赤峰市人大常委会发现了涉嫌虚假诉讼的违规违纪线索后,直接移交纪委监委和检察院,相关线索实现了“双立案”,相关责任人被依法采取措施,形成了强力震慑,彰显了监督刚性。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督上,赤峰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协调农牧、市场监管和公安等有关监督主体部门,联合开展明察暗访和执法检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形成有效震慑,全市农畜产品质量总体合格率和畜禽肉制品总体合格率实现双提升。
实践证明,小机制发挥大作用。仅半年时间,赤峰市城市信用监测全国排名,从年初的199名上升到96名,创历史新高。
“诚实守信是营商环境的底色,也是塑造赤峰良好形象的基石。”睢利说,赤峰市人大常委会将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切实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协调有关监督主体持续发力,让诚信建设工程成色更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