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张安波
“近年来,全市人大代表都有一本履职教科书——《大连市代表提出建议指南》(以下简称《建议指南》)。”辽宁省大连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形象地介绍,《建议指南》既是一份方便查阅所需资料的索引单,也是一份包含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的民情表,更是一份标注全市重点工作方向的“指南针”,代表们亲切地称之为履职“百宝书”。
助力经济发展有方向
“支持民营企业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加快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立12309检察服务中心涉民营企业申诉‘绿色通道’,推动涉企案件快速办理……”日前出台的《大连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出台,从六个方面32条内容进一步明确增强民营经济发展韧性和活力举措,为率先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有力支撑。
看到《行动方案》后,大连市人大代表杨会文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没想到我的一份建议能够发挥这么大的作用,让我们一下子就能找到市委、市政府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今年提建议前我还得好好学习《建议指南》。”
在2024年年初召开的大连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杨会文提出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建议》。大连市政府高度重视该建议,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大连实际出台了具体方案。据介绍,为了确保人大代表能够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中心工作提出建议,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在《建议指南》中设立了“党中央会议精神”“市委决策部署”“常委会五年规划”“专委会年度重点工作”等模块,为代表提出建议提供方向指引。
解决民生问题有依据
红烧鱼、酸菜炖血肠、宫保鸡丁、木耳拌腐竹……种类丰富、营养健康的菜系,满足了老年人不同口味的需求。在大连市甘井子区辛寨子街道和悦聚邻里餐厅,工作人员一边暖心地询问来用餐的老人喜欢的菜品,一边忙碌地为他们打餐。
在2024年的大连市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孙军依据《建议指南》中关于全市养老事业发展情况内容的指引,结合调研情况提出《关于大连市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建议》。孙军介绍,《建议指南》采用大数据手段,对“12345平台”“市民留言板”“市人大申控工委接访信件”等信息进行量化分析,形成“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清单”,使代表在准备建议时对重点问题一清二楚,热点问题一目了然,难点问题一览无余,切实起到内容筛选和方向指引的作用。
增强社会治理效能有方案
组建“法云”“青衿”“信访”“律师”“连心”5个调解团队,建立大连市中山区司法局与区法、检两院及公安分局和各行政机关联动机制,实现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推动“四所一庭一中心”联动调解工作取得实效;海军广场街道的“海之骑”外卖骑手、葵英街道的“红袖标”等各具特色的平安志愿者活跃在城区大街小巷,为守护辖区安全作出积极贡献的典型经验做法也写入《建议指南》。
引入行之有效的成功案例是大连市人大常委会编写《建议指南》的一个突出特点,特别是方向指引后,都及时引入国内先进地区的成功典型案例,为人大代表开展调研提供参考,提出具体意见建议提供借鉴。在2024年的大连市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郑晓阳受兄弟单位启发,结合大连市实际,提出《关于加强对外卖派送员交通安全管理的建议》,从“加强外卖平台监管”“加强对外卖派送员培训教育”“改善外卖派送员的工作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在规范外卖员管理和服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市民和外卖员的普遍好评。
写好代表建议有模板
近期,大连市一年一度的“优秀代表建议”和“代表建议办理示范案例”推选拉开帷幕。推选标准明确,代表建议要行文规范简洁,建议撰写一事一议,有真实情况、有合理分析、有具体建议,行文流畅,通俗明确,符合代表建议有关规范要求。
代表建议针对性不强、格式五花八门曾经是普遍性问题。对此,大连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实际总结形成“代表建议书写模板”,规定了建议的基本格式、内容、要求等,明确了代表提出建议的“负面清单”。同时,为了适应网络发展需要,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实行代表提出建议在线提交改革,建立代表提出建议前与市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机制,代表提出建议后实行“代表团——专门委员会——代表工委”协助把关制度,增强代表建议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代表提出建议的过程变成了人大代表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 2023年以来,市人大代表提出的485条代表建议全部做到了叙述问题条理清楚、分析原因有理有据、意见建议具体明确。”大连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