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亮出了2024年的“成绩单”: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市经济规模进入5万亿元以上的新阶段,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取得这份成绩,殊为不易。2024年年初,国内外一些机构预测上海经济发展增速在3.5%至4%之间,上海迎难而上,奋力一跳,突破了各类“模型预测”,实现了新的跨越。代表们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一致提到,一定要“坚定信心”。
信心从何而来?
信心,来自实干苦干、来自创新突破。2024年以来,面对国际社会风云变幻和重重压力,有人担心外贸阻滞、跨国企业离开。然而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27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认定60家和30家,累计分别达到1016家和591家。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4.4%,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57.9件,新动能正在培育壮大。发展的道路不会一直一帆风顺,不同时期面临不同需要突破的难题。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就有突破的勇气和方法。
信心,来自对国内外形势清醒理性的认知和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为上海擘画的宏伟蓝图正持之以恒地细化为“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改革开放为我们积累了稳居全球第二的经济体量,孕育了庞大的市场容量,形成了有力的产业配套能力,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我们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和高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发展形成了有力保障。
信心,也来自上海独特的优势。上海的龙头带动优势、改革开放优势、科技和人才优势、治理现代化优势,保障着上海的经济运行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把上海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加快推进“五个中心”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一项项清晰的任务指明了今年的方向。
满怀信心,也要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依然面临许多困难挑战。正因为此,我们更需正视困难、坚定信心,正确把握“危”与“机”的辩证关系,通过不断改革破旧立新,不断创新化危为机,实现新的突破。(简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