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从2025年地方两会看老百姓“钱袋子”新变化

■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连日来,全国31个省区市陆续召开地方两会,经济增长、收入、消费、乡村振兴等与老百姓“钱袋子”息息相关的政策安排新鲜出炉。2025年,老百姓在家庭收支方面将有哪些实惠和变化?

稳增长:明确发展目标 提出切实举措

为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多地定下积极增长目标。

不少地方将2025年的经济增速定在了5%左右或以上。北京、广东等地明确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浙江、湖南、吉林等地将这一目标定为5.5%左右,福建则将这一目标设为5.0%至5.5%;湖北、内蒙古、新疆的经济增速目标达到了6%左右,海南为6%以上。

为此,浙江省明确,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安排重大项目1000个以上,完成年度投资1万亿元以上。北京将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总投资不低于2000亿元。广东省提出,促进外贸提质发展,支持企业抢抓订单,扩大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电动汽车等产品出口;推动广交会、高交会、中博会等创新发展,办好“粤贸全球”展会;支持外贸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本土供应链企业、港口物流企业、国际分销商和代理商。

外贸在稳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广东省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陈伶俐建议,为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加大对海外仓企业支持力度,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培育外贸新质生产力,推动外贸拳头产品矩阵从“新三样”向“新多样”迈进。

促增收: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

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收入增速能有多少?各地锚定经济增长目标,纷纷定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或高于经济增速的目标。

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吉林省提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实施农民工资性收入提升行动,工资性收入提高20%以上。海南省明确,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左右、7.5%左右。

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多次出现在今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北京将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广东、广西、山西等地都提到,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广西在此基础上还明确要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海南省政协常委、海南省农业交流协会主席周大卫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居民收入增速,体现了“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应该通过二次分配,促进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协调增长。

赵乐际指出,通过理论学习和履职实践,特别是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了对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把牢正确政治方向,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履职全过程、各方面;必须紧扣中心和大局谋划开展工作,立足人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定位和任务,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服务和保障改革发展、社会稳定;必须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把各项工作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上;必须依法履职尽责,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既不失职,也不越权,加强与有关国家机关的协调配合,在党的领导下形成工作合力;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遵循和把握客观规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推动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完善制度。这些规律和经验,要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坚持好、把握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刘奇参加座谈。

(转自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