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李 莎 朱凤娟
2024年10月29日,辽宁省大连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大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办法》(修订稿),该办法共八章三十五条,除按照代表法落实相关内容外,结合工作实际将近年来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中的“如何确定承办部门”“多方协商推进建议办理”“评选优秀代表建议”等实践经验融入其中,为代表建议提出高质量、办理高质量提供了有力遵循和行动指南。
近两年来,大连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着力加强和改进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完善办理工作机制、夯实办理工作举措、提升办理工作质效,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人大力量推动全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推选“优秀代表建议”
激发提办双方内生动力
最近,大连市人大代表王官升的微信朋友圈火了,他提出的《关于调整大连市中小学课间休息的建议》落地见效,大连市全域义务教育学校从2024年10月21日开始施行课间休息时间15分钟的新规。该建议推动63万多名学生能够有更充裕的时间走出教室,享受更加健康的校园生活。该建议也作为2024年的优秀代表建议推选对象被推荐到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部门。王官升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为担当作为、敢于尝试的大连市教育局点赞!根据不同时期、因地制宜调整课间休息时间,让孩子们多些时间休息,真正走出课堂,多些锻炼,有一个好身体才能有机会成为国家栋梁!”
一年一度的“优秀代表建议”是大连市推动代表建议提出高质量和办理高质量的有效举措。在推选标准中,将“行文规范简洁,建议撰写一事一议,有真实情况、有合理分析、有具体建议,行文流畅,通俗明确,符合代表建议有关规范要求”等内容纳入其中。
“一件好的代表建议应当问题导向明确,建议指向清晰,对策靶向精准。好的代表建议不是闭门造车写出来的,而是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一线走访、广泛开展调研后撰写出来的。”大连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张彦敏对此深有体会。
为了切实解决代表建议书写针对性不强、格式五花八门等问题,大连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形成了“代表建议书写模版”,规定了建议书写的基本格式、内容、要求等,明确了代表提出建议的“负面清单”。同时,为了适应网络发展需要,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实行代表提出建议在线提交改革,建立了代表提出建议前与市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机制,代表提出建议后实行“代表团—专门委员会—代表工委”协助把关制度,增强代表建议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代表提出建议的过程变成了人大代表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2024年,大连市人大代表提出的485件建议全部做到了叙述问题条理清楚、分析原因有理有据、意见建议具体明确。
建议内容高质量是建议办理高质量的基础,大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推选“优秀代表建议”的形式,激发人大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承办单位高标准办理代表建议的内生动力,启动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双轮驱动”,实现了人大代表和承办单位的“双向奔赴”。
建议由谁来办理
代表拥有发言权
2024年12月25日,大连市人大代表王俊生通过手机对代表建议承办单位进行了确认,自此,他在闭会期间提出的《关于推进大连市文体商农旅融合发展的建议》正式进入办理阶段。这是大连市人大常委会让市人大代表参与建议承办单位选择的具体实践。
根据代表法规定,各级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应当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再由其转交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办理。但在建议办理实践中,由于职能交叉,代表希望的承办部门与最终确定的承办部门不一致的情况时常出现,造成了代表建议与政府职能的错位,致使部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挂空挡”。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大连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形成了建议提出代表和承办单位“四见面”机制,即代表提出建议前与承办单位见面沟通协调机制、建议分拨后代表对承办单位网上确认机制、建议办理过程中承办单位邀请代表实地视察并倾听意见机制、建议办结后承办单位面对面答复代表并签署评价表机制。特别是在二次分拨后,实际承办单位如果与代表意向不一致,代表可以要求有关部门进行调整,有关部门要对代表要求进行研究和论证,重新给出分拨办理意见,并向代表作出解释说明。
“把选择建议承办单位的主动权交到代表手里,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重要作用的具体体现,更是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的关键举措。”大连市人大代表刁海丹表示。大连市政府在建议分拨过程中,充分听取代表意见,各承办单位在办理过程中通过上门走访、调研座谈、电话沟通等形式同代表保持密切联系,全力落实代表建议,代表对建议办理满意率连续3年达到100%。
落实建议遇难题 多方协商来处理
医疗健康产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对大健康理念需求的重要基石。2024年1月,大连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王常涛代表提出了《 关于扶持大连本市口罩生产企业的建议》。由于该建议办理工作涉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改委、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个部门,特别是在市场需求下降的特殊情况下,如何加强对重点企业服务、深化政企合作、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靠某一个部门单打独斗很难解决问题。建议办理工作一度陷入各家都想推动、但又很难推动的境地。
面对困局,大连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先后两次组织召开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推进会,组织提出建议的代表以及所有承办建议的部门面对面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形成了政府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推动口罩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的举措,政府搭建平台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实现成果转化的发展思路,为推动口罩相关企业高质量发展找到了出路。
据了解,近年来,在代表建议办理过程中,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在运用主任会议组成人员重点督办、各专门委员会协助督办等有效形式外,针对重点督办建议建立了“代表局长面对面”工作机制,由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部门搭台,组织提出建议代表与承办单位分管领导面对面商讨推进建议办理的具体办法,按下了代表建议落地见效的“快进键”,推动代表建议转化为促发展、惠民生的政策措施。
2024年9月23日,围绕大连市人大代表易接文提出的《关于构建社区智慧养老体系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组织建议提出代表、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的副局长(副主任)聚焦建议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这是2024年大连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围绕代表建议办理举行的第五次工作推进会。推进会后,一批涉及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老年津贴发放管理,事关养老体系建设的政策性文件已经或即将实施。
建议办得怎么样 同步测评听真话
代表建议反映的是人民的心声,办得好不好?效果怎么样?代表满意、人民受益是检验结果的第一标准。
2024年10月29日,在大连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期间,市财政局、市卫健委等5家单位报告了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通过线上和线下同步开展建议办理结果满意度测评。其中两家承办单位收到代表不满意的评价。
这种“硬碰硬”的评价模式在大连市已经推行多年。据悉,大连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选取承办建议数量较多、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范围广泛的5家建议承办单位,在每年10月的常委会会议上进行满意度测评,同时邀请建议提出代表在网上同步开展满意度测评。代表们认为,将传统的“面对面”评价方式拓展为“面对面+背对背”方式,有效解决了代表“被满意”的问题。
“做好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是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接受人大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的有效途径。双向评价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承办单位责任,拧紧了有关部门办理代表建议的发条,扎实推进代表建议办好、办实、办细,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让代表真满意、让群众真受益。”大连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张天思表示。
图①:2024年5月,大连市人大代表在代表之家开展活动。
图②:2024年10月,大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在连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培育壮大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调研。
图③:2024年11月,大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在连省人大代表开展会前调研活动。
图④:2024年11月,大连市人大代表走进群众家中,收集社情民意。
图⑤:2024年12月,部分大连市人大代表学习新修订的监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