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还能找到这张选民证……”近日,奶奶在清理老房子杂物时,在一个老木箱子中找到了一张有着40余年历史的选民证。作为广西梧州市岑溪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职业敏感让我立刻对这张选民证产生了兴趣。选民证周围以一圈五角星为边框,边框内上方印着“选民证”三个字,下方第一行是姓名,姓名是用毛笔书写上去的,字体遒劲有力;第二行是注意事项,再往下是发放选民证的机构落款和时间,落款为岑溪县选举委员会,时间为一九八四年八月十九日。通过查阅《岑溪市志》,我了解到,眼前这张选民证,见证了一段时期岑溪民主发展的历史进程。
■ 李天龙 (广西)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发展历程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五四宪法”。1957年“反右运动”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入曲折发展期。
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常委会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会议还通过了刑法、选举法、地方组织法等7部法律。
1980年,按照新的选举法,岑溪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各选区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改变了1953年9月以来实行的“省、县和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之代表,由其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乡(镇)人民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的基层普选工作方法,选民开始可以直接参加县级人大代表的选举,选民参选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在1980年岑溪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中,选民人数是283602人,与1954年第一届时的176149人相比,增长了61%,选民参选率由73.6%增长至96%。
1981年1月7日至11日,岑溪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成立了岑溪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委会下设办公室等办事机构,并选举产生了本届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这标志着其组织架构的初步搭建,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1995年9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岑溪县,设立岑溪市(县级),以原岑溪县的行政区域为岑溪市的行政区域。1995年12月1日,岑溪正式撤县建市,由此,岑溪县人大常委会也随之变更为岑溪市人大常委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岑溪不断完善和发展,常委会的机构设置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常委会关于重大事项决定、任免、监督、推动议案办理等工作机制愈发成熟,人大常委会在党委的领导下成为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持续开展工作和活动的机关,在地方政治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基层民主:村民委员会的设立
我奶奶吴洪芬的这一张选民证,是在1984年岑溪县、乡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选举工作队员发放给她的。
奶奶还清晰地记得,那一年,她投了很多次选票,不仅为县、镇人大代表投了票,还为金鸡村村委会成员的选举投了票。1984年,金鸡村村民委员会成立,金鸡生产大队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政社合一”的归义公社也成为“政社分开”的归义镇人民政府,岑溪县建立了658个村民委员会,全国建立了9.1万个乡(镇)政府、92.6万个村民委员会,我国农村基层政权新体制就此确立,实行了以广大农民为主的村民自治制度,村民自治成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选民证见证民主选举的历程
和我谈起那一年的换届投票的往事时,奶奶到现在还是心潮澎湃。“那一年,我45岁,你爸爸正好18岁,我告诉他可以参与选举投票了,大家心情很激动。”奶奶说,选举日那天,工作队员早早就来到了家门口,奶奶出示了选民证后领到了选票,认真填写后,奶奶庄重地把选票投进了票箱,后续还观看了计票、唱票、宣布票选结果的过程。“从那时起,我就深刻体会到咱们农民有了选举权,真正当家作主人了。”
这张选民证,代表着民主权利,奶奶说:“看到这张选民证,我就想起我们选民可以直接投票选举县人大代表、村委会主任,这是一张有权力的证件。”至今,她还一直参与换届选举投票。
除了参与投票,奶奶还很关心村委会的事务。一直以来,奶奶非常支持村委会的工作,前些年为支持村里修路主动让出了部分土地,在春耕时节帮助清理灌溉水渠淤泥,也经常帮忙宣传政策。在奶奶看来,办好村里的事务不仅要靠人大代表和村干部,更要靠每一位村民一起参与。
如今,奶奶已经85岁了,她目睹了农村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1982年,岑溪县全面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耕地按人口或劳力比例包给社员耕作,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彻底释放了出来,粮食产量逐年上升,这与分田到户之前状况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近年来,村里的耕地流转了一部分,许多种植大户在这里建立了蔬菜、水稻种植基地,也为村民们带来了更多的收入,村民们生活逐渐富足了起来。
奶奶的晚年生活丰富又安逸,养着十几只鸡,种着一些蔬菜、花生,闲时约老年朋友们在唱戏机上一起观看人大主题的岑溪牛娘戏《人大代表为人民》《代表情怀》,在点滴生活中感受人大制度的优越性。
▲一张残损的1984年的选民证
▶奶奶吴洪芬和她的选民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