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朱 亮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的具体体现,也是反映民情、倾听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途径,更是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红花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建立6年来,不仅为省、市立法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红花声音”,更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
建好阵地,开启立法“直通车”
窨子山下,大明路旁,坐落着红花街道小有名气的“法治地标”。放眼望去,“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标识分外醒目。这里,是红花街道民智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为全方位拓展立法征询意见工作在街道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红花街道人大工委精心谋划,构建起一套独具特色的“1+10+X”立法信息采集矩阵。该矩阵以立法联系点为核心,涵盖各社区民生工作站、人大代表工作室、驻区重点单位、重要楼宇园区及企业等多元平台,为立法信息的高效收集筑牢根基。
“随着南部新城大开发带来的新社区工作组的组建、公建项目的建成投用以及新重点企业的入驻,立法联系点的信息采集矩阵正在有序扩容,民主立法的触角也将进一步延伸。”红花街道人大工委负责人介绍。
为进一步夯实立法征询意见工作的群众基础,红花街道人大工委精心组建了一支150人的立法信息员队伍,成员涵盖街道干部、社区网格员、人大代表、法律工作者、居民群众等多类角色,确保听到更多原汁原味的基层声音。
不仅如此,红花街道人大工委还将每季度举办立法联系“红花谈”作为常态活动,邀请法律专家、职能部门领导,围绕法律解读、意见征集等方面,分批开展信息员队伍轮训,全面提升立法联系专业化水平。
近年来,红花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先后参与《南京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等30部省、市法律法规条例草案意见征询,上报建议379条,22条被采纳。
多维发力,擦亮法治“金名片”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做好律师执业保障工作。”
“用人单位不得以年龄或者性别的原因裁减女职工、强制女职工提前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提前或者延迟退休。”
……
在2024年《南京市律师社会责任与执业保障条例》《南京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等8部法规条例草案的建议征集中,红花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作为,共整理上报书面意见93条,提供了日常开展意见征询工作的生动切片。
抓好立法意见征询工作,红花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依托信息采集点,通过 “集中座谈+分散走访+社会征集”的多元模式,围绕多部法规草案全面收集意见。一方面,充分利用民生工作站、人大代表工作室等平台,每月组织人大代表和律师深入社区,原汁原味地倾听基层声音;另一方面,通过网格员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收集居民建议,切实做到深入群众、了解群众。
参与立法意见征询只是立法工作中的一环。为充分发挥联系点作用,红花街道人大工委积极探索基层立法联系点新功能,从参与立法向监督执法、促进守法和普法宣传延伸。
2024年10月,在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支持下,红花街道龙翔雅苑社区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法讲座,邀请律师以案释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重要条款和法律意义,让民法典真正走到居民身边、走进居民心里。
眼下,红花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已逐步发展成集立法意见征询、协助开展立法调研、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反馈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民主与法治正通过可视、可感的现实样态,飞入寻常百姓家。
务实创新,打造民主“新高地”
在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设过程中,红花街道人大工委坚持高标准推进,不断增强立法联系点各项工作的创新性、长效性,努力发挥民意直通车的优势和功效。
针对90后、00后深度使用社交媒体的特点,红花街道人大工委积极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征,将微信群、公众号等线上平台与线下平台相融合,畅通线上线下“人人皆可参与”的汇聚民意民智渠道。同时,整合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联系点、社会建设观察点资源,精心打造功能完备的人大代表履职综合平台,让人大代表履职更高效、更贴近群众。
在汇聚民意的过程中,红花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仅广泛收集居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的意见,还主动融合执法、司法部门在执行和监督层面的专业见解,打通普法、守法、执法、司法各环节,真正做到集民意立法、以良法促善治。
坚持“融”字破题,红花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将立法意见征询与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等工作相结合,在立法过程中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努力把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成立法信息站、法治宣传站、民情收集站、群众服务站,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
小小联系点,民主大气象。红花街道人大工委将坚持把立法联系点作为连接立法机关与人民群众的“直通车”、民意征集的“连心桥”和民主立法的“推进器”,建好用好管好基层立法联系点,使基层立法联系点真正成为管用的民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