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江苏省常熟市人大常委会打好“组合拳”,持续提升代表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

推动代表真知灼见转化为 高质量发展的良策实招

2024年6月18日,常熟市人大常委会召开重点督办建议工作会议。

2024年7月21日,常熟市人大代表接待选民征询意见建议。

2024年9月6日,常熟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医卫领域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2024年12月23日,常熟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会前集中调研活动。

公共场所配置AED对于提高急救效率、挽救生命以及提升社会整体急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2024年年初,江苏省常熟市人大代表陈波提出《关于进一步完善现有公共场所AED配备及配备后的使用管理的建议》。该建议被确定为重点督办建议,常委会督办组于当年6月起开展一系列督办工作,如召开督办工作专题会、开展现场调研督查、听取办理情况汇报,协调督促解决办理过程中的问题等。承办单位积极落实,建议办理取得很好的成效。目前,常熟市已在城市广场、大型商超、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安装AED设备420台,实现公共场所基本全覆盖,同时每年委托急救中心、AHA培训基地开展民众应急救护培训达2万人次。

提出代表建议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方式,办理代表建议是尊重代表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常熟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精细抓源头、规范抓交办、务实抓监督、全面抓保障,完善构建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体系,努力推动代表的真知灼见转化为深化改革、助推发展、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效能。

■ 本报通讯员 王 珏

抓优办前环节 让建议内容“提得好”“交得准”

常熟市人大代表韩毅是一名连任两届的“老”代表,每年都会提出3件以上的建议。对如何提出高质量代表建议,她颇有心得:“代表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建议,标题要高度概括、一语中的,内容要有理有据、具体明确,事项要合法合理、一事一议。”

2024年年初,韩毅在市人代会期间提出《关于增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中“小修小补”集中空间的建议》,她在建议中提出:“常熟主城区有超过100个住宅小区、20多个大小农贸市场、6个商业综合体,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修衣鞋、换拉链、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越来越难找到,建议以‘社区工坊’形式集中为这些‘小修小补’开辟新的生存空间,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该建议得到承办单位积极落实,市商务局牵头市城管局、市市监局和主城区各街道办事处会商会办,部署推进“小修小补”进社区,保障便民生活圈建设“接地气”。

抓调研保障代表知情知政,是常熟市人大常委会紧抓不放的一项内容。市人大代表谭建元说:“每季度例行的代表小组活动、人代会前集中调研活动和代表参与人大监督活动,是代表之间交流履职情况和建议准备、知情知政的重要形式,也是收集社情民意的有效方式。”在常熟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牵头和业务指导下,全市15个代表小组一年60次小组活动规范开展,围绕发展重点、民生热点、治理难点确定不少于15项课题开展调研,每年邀请超100人次代表参与监督活动,年末组织全体代表开展民生实事专项视察,帮助代表更好地丰富建议“蓄水池”,为提出高质量建议打牢基础。

把牢建议的“成文关”是关键一环。市人大代表顾小燕说:“过去代表提建议比较随意,‘一句话’式建议比比皆是。现在要求高了,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了‘代表团组一审、镇(街道)人大(工委)二审、常委会代表工委三审’的三级审查机制,并且逐年完善,对镇(街道)人大(工委)和代表都起到了很好的监督和倒逼作用。”通过运用这项机制,代表建议在实现数量翻番的同时,质量也同步明显提升。

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建议内容覆盖方方面面,涉及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科教文卫等各个领域,代表建议精准交办是提升办理质效的重要一环。在谈及此项工作时,常熟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费卫东表示:“我们完善建立了预交办、二次交办、提级办理等工作机制,每年人代会闭幕后就第一时间对接‘一府一委两院’进行建议预交办,经过‘两上两下’征询意见后精准确定办理单位,而后按照党群口、政府口、监委和‘两院’四个大类实行归口交办,针对其中涉及问题多、牵涉部门广、办理难度高的建议协调由‘两办’牵头办理,有效避免了推诿扯皮等现象。”经梳理,2025年常熟市人代会期间共收到代表建议310件,经“二次交办”后交由65家单位进行办理,未出现建议“返工重交”的情况。

抓细办中环节 让办理工作“督得严”“办得实”

督办代表建议是人大常委会的职责所在,也是监督促进“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政的重要途径,既要体现规范和力度,更要注重质量和实效。

“办理单位要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建议交办后限期3个月办结,确有难度的最迟不超6个月”“建议办理遵循‘一见面、二沟通、三调研、四审核、五答复、六上报’的工作流程”……常熟市人大常委会在《做好人代会代表书面建议办理工作通知》中作出规定,促推承办单位重视代表建议、提升建议办理实效。

市农业农村局是每年办理代表建议的“大户”,局长乔小力表示:“有压力就有动力,这对我们增强自觉接受监督意识和办好代表建议,都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针对重点督办建议,常熟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和完善工作措施,从最初的人大常委会领导领衔督办,到市人大、市政府领导领衔督办,2024年进一步拓展为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三套班子”全体领导领衔督办,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极大地提升建议办成率。

2024年年初,市人大代表陈波提出《关于进一步完善现有公共场所AED配备及配备后的使用管理的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国领衔督办。建议交办后,督办组于当年6月开始开展一系列督办工作,如召开督办工作专题会、开展现场调研督查、听取办理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办理过程中的问题等。承办单位积极落实,目前,常熟全市范围已在城市广场、大型商超、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安装AED设备420台,实现公共场所基本全覆盖,同时还每年委托急救中心、AHA培训基地开展民众应急救护培训达2万人次。

常熟市人大常委会一直把“集中提”“反复提”的建议列为关注的重点,并把督办建议同日常监督协同贯通起来,提升建议办理质效。梳理2024年代表提出的319件建议,涉及医卫领域的有近20件,常委会落实由代表工委会同教科工委协同督办,通过阶段性调研进行跟踪监督,均取得较好的办理成效。在此基础上,常委会还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更高品质健康常熟”为主题,运用“网络直播+线上互动”的方式,于2024年9月6日开展专题询问,吸引在线观看人数超11万,推动全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高质量开展。

启动高架桥下闲置空间便民设施改造工作、建立集体配送模式下的“10至15分钟”助餐服务网络、推进城市口袋公园建设……据统计,本届常熟市人大常委会履职三年以来,建议办成率逐年提升,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100%。各承办单位认真落实代表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实实在在解决一批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切实把高质量代表建议转化为促发展惠民生的务实举措。

抓实办后环节 让保障机制“建得优”“立得久”

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提高建议办理质效的重要支撑和保证。为充分激发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的积极性,常委会建立通报表扬机制,把“所提建议是否紧扣中心聚焦民生、案据案由是否充分客观、意见建议是否合理可行、建议办理能否对政府工作起到推动促进作用”等作为标准,每年开展优秀代表建议和提出优秀建议的代表评选活动,运用通报表扬、邀请上讲台分享履职经验等多种形式进行“亮相”。韩毅就曾走上“琴川代表讲坛”向其他代表分享履职经验。 此外,市人大代表唐丽芳、杨怡芳、黄浩东提出的多件建议因针对性、可行性强,都得到很好地落实,多次被评选为优秀代表建议。代表们认为:“市人大常委会的通报表扬,对个人既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鞭策。将继续认真履职,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为民发声。”

陆仁华是一名连任六届的资深市人大代表,他在履职期间一共提出86件代表建议,推动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4年年底,一篇展示陆仁华履职风采的稿件《一把轮椅走千家 心系群众连万家》引起了代表们的共鸣。近年来,常熟市人大常委会充分用好“常熟人大”公众号和市镇村代表之家(站点)等阵地,与融媒体中心、报社、电台等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人代会期间通过“午间风”栏目和“代表通道”反映建议办理等情况,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每年对不少于15%的代表进行宣传,起到了很好的正向引领作用。谈及今后的履职打算,陆仁华表示:“我虽年逾古稀,但仍将认真履职,积极为民发声、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坚守一名合格人大代表‘竭诚奉献、不负人民’的价值追求。”

此外,常熟市人大常委会综合考量各部门办理建议的数量、质量和效果,以及代表对办理工作的满意度,每年对10家承办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常熟市交通运输局每年都要办理超过20件代表建议,一直是建议办理先进单位,2024年6月17日,该局召开代表建议答复见面会,向代表汇报关于“增强常熟市旅游路线公共交通运营能力”“向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体检”等建议的办理情况。建议落地落实,社会反响很好,因此获得与会代表的肯定,也获得市人大常委会的通报表扬。该局负责人表态:“将进一步完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制度机制,竭力把建议办理成果转化为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景图’。”

在常熟市人大常委会的全力推动下,近年来,市“一府一委两院”及其工作部门对代表建议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办理成效越来越好,让百姓看到了政府的态度和代表的担当。王建国说:“接下来,常熟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推进建议办理工作的实践创新,进一步加强建议办理工作同审议、专题询问等监督工作深度融合,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推动建议办理工作彰显新作为。”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