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无抗猪肉 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贵州石阡县中坝阳光养殖场发展纪略




前 言



不久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目标要求。当前,食品产业呈现出原料来源广泛、生产主体多、产业链多元化、消费形式多样化等特点,造成监管治理难度高、社会力量参与度低、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等问题。因此,亟待立足全国食品产业发展的现实特点,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全社会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体系,实现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立与我国食品产业相适应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体系,共同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贵州石阡县中坝阳光养殖场在董事长卓仕平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数十年如一日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致力于“安全、可口、可追溯”的猪肉食品,倾力打造“无抗”猪肉产业链发展新模式,为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


上篇 不懈探索致富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猪肉安全性与品质一直备受关注。

贵州省石阡县中坝阳光养殖场创始人、掌舵人、董事长卓仕平,通过二十余年的不懈探索,专攻高端无抗猪肉的实践和研究,经过上百次反复实践和不懈的努力,对猪饲料成功地进行全程降解,探索出一条不同于传统的无抗生猪养殖新技术。

无抗养殖:在养殖过程中,在饲料里不添加激素、抗生素、色素、精神类药物、防腐剂、瘦肉精等药物和添加剂。无抗猪肉:无抗养殖的猪屠宰后,送第三方检测,检测结果是不含激素、抗生素、药物残留,镉铬铅汞等金属元素不超标。

石阡县中坝阳光养殖场在长期的养殖过程中,把发酵料技术和其它技术融为一体,从传统养殖和现代养殖中脱颖而出,改变了养殖的模式,开辟了绿色、生态、环保、安全、健康、无抗无添加养殖的新纪元。

在阳光养殖饲养生猪的过程中,卓仕平倡导的“无抗”养殖新模式主要体现在对于原料生产处理以及猪场周边环境选择,除了将猪场建设在水、土、空气无工业污染的环境中,还要做好猪场的保暖通风工作。同时,在饲料里不添加激素、抗生素色素、防腐剂、瘦肉精等药物和添加剂的情况下,用微生物+酶制剂对所有养殖原料作有效的发酵处理,对饲料进行软化、熟化,让饲料里产生大量的菌丝蛋白及多种营养物,降解饲料中存在的毒素。另外,还要每天给生猪喂食益生菌水、量子水,提高猪自身抗体,并且养殖长达一年以上,使得猪肉体内沉积大量的营养物质及蛋白氨基酸成份,进一步降低了生猪的养殖风险,这样生产出来的猪肉口感肥肉肥而不腻、瘦肉脆而不绵生猪肉无腥味。

此外,阳光养殖通过对生猪个体进行标识,且对饲养、运输、屠宰及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做到“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确保发生疫情或出现质量安全事件时,能对生猪饲养及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不同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追踪与溯源,实现了前端养殖追溯到体,后端流通跟踪到每块猪肉。从头到尾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从农场到终端,全程可控,过程可视,数据可查、责任可究,增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信任。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卓仕平将增强猪免疫抗体的产品,送给散养户,每头猪无偿投入100元至300元。而且他还承诺,凡在他养殖场预购的猪,他全权承担养殖指导,对连锁的散养户养殖,如有猪生病,治疗费全免;如猪死亡,免费补一头,让散养户实现了无风险养殖,他所走的绿色生态、安全、健康、无抗、无添加的生态养殖产业,不仅有效利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农民吃肉难,还充分发挥士地资源优势,帮助当地政府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

乡村在振兴,品牌在发展,卓仕平说道:“我虽然是一个农民,但是,我希望通过科技来改变农村人的命运。”在他的规划中,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无抗生猪养殖技术,向高、精、尖的产业发展,通过在中坝片区建立一个散养户连锁经营产销一条龙的无抗猪肉生产基地,融合更多的散养户参与,分散养殖,集中统一销售,创建一个区域性的品牌标志,将散养户联结起来,风险他担,利润共享,让更多的人从无抗生猪养殖中受益,实现其同高格,进而推动城乡经济的发展。

下篇  倾情尽责献爱心

中坝阳光养殖场产品自2017年问世,当地消费者反馈该场无抗猪肉确实与众不同,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是赞口不绝,可为舌尖第一品,拥有无限的广阔市场空间。

面对市场的认可与消费者的期待,石阡县中坝阳光养殖场并未止步,经过持续优化无抗生猪养殖技术,并通过权威机构的严格检测,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无抗猪肉领域的领先地位。卓仕平认为,只有坚持通过科技来推动养殖业的发展,提倡绿色生态,走科学发酵的养殖产业之路,开辟绿色市场,满足消费者对猪肉的安全、放心需求。

在无抗生猪养殖事业走上正轨后,卓住平从未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做到致富不忘乡邻、成功不忘回报社会,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时刻彰显着他的宽广胸怀。2020年,养殖场所在村民组唯一的通行道桥被洪水冲坏,无法通行,给全组人民的出行带来不便,卓仕平立即捐款5万元,将桥修复,解决了该村民组出行难的问题。

中坝阳光养殖场的故事,是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农业、个人奋斗响应时代号召的生动例证。卓仕平和他的团队正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力求在无抗生猪养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为实现全民健康、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在这个崭新的时代,中坝阳光养殖场正以无抗猪肉为桥梁,连接起每一个向往健康生活的家庭,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面向未来,卓仕平信心满满地表示,下一步中坝阳光养殖场将不断克服发展资金不足和宣传受限的因素,加大量化生产,建立一个散养户链锁经营产销一条龙无抗猪肉生产基地,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为推动绿色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