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龙娇,女,淮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五一巾帼标兵。安徽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巾帼画会理事,安徽省工业设计协会理事,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设计学类专业合作委员会委员,省级一流专业、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
先后主持省部级及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6项,主持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8项。参与省部级及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14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6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三等奖各1项。美术作品入选省级展览20余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40余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2项、省级2项。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其历史可追溯至约8000年前,古人利用漆液对器皿进行涂饰,在长期实践中,古人逐步深入掌握了天然漆的性能,将漆器制作工艺发展成一门精湛且高度发达的专门技艺。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速和科技的迅猛进步,传统艺术形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契机并存的新局面。漆画,这一承载着深厚历史积淀与独特艺术风韵的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今社会正经历着艺术语言的显著变迁,并积极与多元文化展开深度交融,展现出新的生命力。
漆画艺术自古以来深受青睐,归因于其独到的材料质感、多彩丰富的色彩层次以及高超的工艺技巧。然而,步入现代社会,伴随审美观念的演变与艺术形式的多元化,漆画艺术正面临一个重大挑战:如何在守护传统精髓的同时,与现代审美及多元文化实现和谐共融。
漆画艺术语言的现代转型,首要任务在于艺术观念的革新。这意味着,漆画艺术家需超越对漆料种类、技法精湛度及工艺价值的单一追求,转而聚焦于作品的艺术性与绘画性,赋予作品更强的生命活力与情感感染力。现代漆画在题材选择上日益广泛,涵盖了现代生活、自然景观、抽象理念等,为漆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无限创意。艺术家们通过作品深刻反映对现代社会、文化、环境的洞察与思考,这种观念上的革新不仅拉近了漆画与现代人精神世界的距离,也为漆画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对话与融合开辟了新路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漆画艺术的文化融合问题成为现代艺术家必须面对的课题。保持民族文化精髓,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漆画作品中,使漆画艺术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现代社会的回应。同时,借鉴和吸收西方绘画的构图、色彩、光影等元素,与东方传统的漆画技法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东西方文化特色的漆画作品。这不仅丰富了漆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
总之,现代漆画艺术语言在转型过程中,既要保留传统精髓,又要融入现代审美和多元文化元素。这种转型不仅丰富了漆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更为其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遗韵·漆画
碧荷幽幽·漆画
积羽成舟·漆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