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在国家立法中发出“湾区声音”

(上接第一版)他表示,一年来,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把最基层群众对立法的意见建议,原汁原味地反映到最高立法机关,同时也把最高立法机关的立法精神、立法目的原汁原味地带到基层群众身边。

“一方面让我们的立法更加鲜活,更有生命,保证立法来源于群众,保证立法能真正地反映群众的意见。另一方面也使得法律法规制定通过之后更容易得到执行。”刘涛说。

繁体版海商法草案背后的“港澳元素”

南沙区拥有众多港口码头,这一独特的区域优势为海商法修订草案的意见征集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土壤。在海商法修订草案的意见征集中,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先后召开意见征求座谈会10场、调研走访5场,共收集439条意见建议,形成约10万字的报告,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承载着汇聚大湾区民意民智、为国家立法提供高质量立法意见建议的独特使命。”广东南沙基层联系点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海商法修订草案中,一方面高度重视基层声音,一方面充分融入港澳元素,征集大湾区的社情民意。

为此,南沙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带着繁体版的海商法修订草案赴香港,参加第十四届“亚洲物流航运及空运会议”并拜访香港立法会议员、工联会,通过走访香港湾仔新鸿基中心香港服务中心,与该中心律师深入探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同时,邀请港澳立法联系单位、港澳青年进行座谈,围绕修订草案中的多项关键规定展开深入讨论,让港澳地区的声音融入海商法的修订工作中。

一年来,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坚持突出区位优势,不断延伸“港澳”触角,建设“港澳”元素联系网络。目前,已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州南沙粤澳发展促进会等10家港澳立法联系单位及6名港澳立法联络员。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法务处处长吴冬妮表示,学校将鼓励学生参与国家立法工作,加强青年人对法律事务思考并反映意见。

“我们很欣慰,对国家立法我们作出了南沙贡献。”陈宁表示,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也将更加突出港澳元素,进一步扩充征求意见的范围,把相关高校、企业、协会、港澳人士等都纳入“朋友圈”,广泛征求意见,在协同港澳、面向世界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和贡献。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湾区故事”

“有关粤港澳合作,建议在规则衔接方面做多一点”“条例具有前瞻性,建议海洋低空经济条款,增加香港企业参与路径”……3月13日,一场有关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的立法调研座谈会,正在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举行,来自法律界、高校及相关行业的人大代表、立法联络员等在会上畅所欲言,提出意见建议。这样的场景在联系点已经习以为常,自设立以来,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共召开立法意见征询座谈会43场次,其中开展涉港澳专场立法意见征询座谈会10场次。完成59次意见征询工作,收集反馈意见建议1199条。每一场座谈会都凝聚起各方智慧,为地方和国家层面立法输送源头活水,确保立法接地气、真管用,让法律载满民意、顺应民心。

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后,还积极构建立法意见征询网络,建立由91个立法征询单位、1264个立法信息采集点、271名立法联络员、1341名立法信息采集员、8名专家组成的立法意见征询工作网络体系。

“印象深刻的是,很多来自港澳的青年学生对如何来内地发展、人才资格认定、税收等问题非常关注,我们收集这些意见后反馈给联系点,推动了港澳青年参与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立法实践中。”联系点立法信息采集员、广州市汇智蓝天国际法律与商事服务中心秘书长林启迪说。

“作为一名香港企业代表,能够成为立法联络员,参与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立法实践中,感到非常荣幸。”南沙区人大代表,港澳立法联络单位代表、香港霍英东基金有限公司广州办事处副主任黄海翔表示,在《广东省促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条例》的立法过程中,他提出的3条意见被采纳,其中包括港澳青年子女入学等建议。

此外,关于粤港澳青年创业融资、政策支持方面的一些立法建议也得到采纳。“这些立法建议,更有利于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黄海翔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希望立法联系点可以开到香港、澳门去。”

“继续发挥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将广州南沙、大湾区在创新发展过程当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向全国人大反映,争取全国人大的支持。”陈宁表示,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将不负信任厚望,为推动大湾区建设中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着力破解粤港澳合作中的法律障碍作出贡献,在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