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躬耕田间地头 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记江苏省泰兴市人大代表吴伯元

■ 本报通讯员 张翰煜 李 焦

走进江苏省泰兴市分界镇七贤村,田间嫩绿的麦苗为田野带来了勃勃生机,一片片绿油油的冬小麦苗齐根壮。和田野里“绿意”相映成趣的是田间地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对开挖好的沟渠砌筑水泥弯道,保证渠道灌溉效果。项目完工后,将为附近良田种植、灌溉、收割、运输提供便利,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七贤村村民吴圣华在村里承包了近20公顷农田种植稻麦,这两年来,村里陆续打造的高标准农田让他尝到了种粮食的甜头。他说,这一切都离不开泰兴市人大代表吴伯元的努力。

多年前,七贤村的农田流转给种粮大户种植粮食,并且从十多年前,村里就开始打造高标准农田,为种植户提供便捷的种植条件。但由于时间久远,当时建设的沟渠、排水涵洞等设施出现损毁问题,这给稻麦种植带来不利。

“以前种田,最让我们头疼的是排水不畅,农田放一次水要很久,而且道路不畅,很多大型农机根本进不了田。”吴圣华介绍,这几年,他家陆续购置了不少大型农业机械,但是由于道路不畅,导致很多田块里的稻麦采收、播种还需要采用落后的方式。

在走访种植户的过程中,吴伯元了解到吴圣华的烦心事后,便将建设高标准农田,提档升级路、涵、农桥等基础设施以代表建议的形式提出,很快得到了实施。

2024年以来,分界镇持续推进466.7公顷高标准农田建设,初步构建出田成方、道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格局,原有的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有效解决了耕地面积分散和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村民吴圣华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机开到了田块的每个角落,在高科技农机的帮助下,他对种田充满了信心。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吴伯元常说,当人大代表就要当一个“乐提、善提、敢提”意见建议的人大代表。围绕乡村振兴中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吴伯元怀揣一颗为民心,真心察实情、实心解民忧、尽心办实事,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人大代表为民服务的情怀和担当。

穿梭在分界镇的乡间小道上,道路宽广且平坦,道路两旁的绿化郁郁葱葱,新增设的路灯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谈及乡间道路的变化,分界镇长生小学校长李青感慨颇深,这些新建设的道路,保证了校车平安地接送孩子们。

“有很多学生的家离学校很远,他们上下学需要乘坐校车。但是我发现校车经过的乡间道路有的地方破损,有的地方过于狭窄,这给校车运行带来了安全隐患。”走访选民发现这个问题后,吴伯元将校车路线提档升级以代表建议的形式提出,建议将校车运行经过的道路由原来的3.5米水泥路拓宽为6米柏油路,并且在沿线增设路灯,保证校车运行安全。很快建议得到了落实,就在不久后,从学校出发的三条校车行经道路全部焕然一新,孩子们坐上了安全行驶的校车,村民们也享受到了崭新的柏油路带来的便利,大家都满心欢喜地看着家门口发生的变化。

多年来,吴伯元积极投身于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履职以来,他深入田间地头,倾听群众声音,把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形成建议,为农民切身利益说话,为农业发展建言献策,为农村振兴献计出力。吴伯元说:“人民选我当代表,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将继续发挥好代表作用,积极为人民群众代言,做群众的知心人,为群众办贴心事,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努力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