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洪盈焕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是生命全周期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生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日益增长。2024年以来,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大常委会聚焦加快推进托幼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以高标准系统规划为导向、高品质服务体系为核心、高质量内涵发展为动力,全面推进价格普惠、管理精细的托幼一体化服务模式,努力满足奉城百姓对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美好期盼。
在奉化区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全区托幼一体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区共有托育机构58家(其中社会办机构13家、幼儿园托育部45家),实现12个镇(街道)全覆盖,提供托位2797个,千人托位数达4.75个,普惠托位占比达98.56%,家门口“15分钟托育服务圈”得到进一步完善。
深入调研
“面对面”收集社情民意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家庭幸福的基石,也是城市品质和温度的彰显。对父母来说,不仅需要幼有所托,更需要幼有善育。但年轻父母要上班,0至3岁的孩子谁来带?收费会不会很昂贵?托育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千家万户,也成为当前年轻人“不愿生、不想生、不敢生”的痛点。
2024年2月,由奉化区委点题、奉化区人大常委会领题,奉化区政府启动了“幼有善育”工程,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站,完善托育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构建高质量普惠托育体系……推动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不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幼有善育”的美好愿景逐渐照进现实。
为了解全区“幼有善育”工程的开展情况,2024年3月,聚焦区域内“幼有善育”主题,奉化区人大常委会领衔,各镇(街道)人大(工委)参与,邀请部分区人大代表成立专题调研组,对全区托育工作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组连续走访12个镇(街道)的16家幼托机构、8家医养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和区妇幼保健院,详细了解全区托育工作实际情况后,带着问题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邀请部分相关托育机构负责人、3岁以下婴幼儿家长“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群众关于托育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并认真记录群众意见建议。
不少群众反映,全区专业化开展0至2周岁托育服务的机构数量不多、分布不均,想入托的家庭因为距离问题没办法入托;很多家庭不放心把孩子过早地送进托育机构。
托育机构负责人则反映,幼儿入托率不高,但是托育机构投入和运营成本高,导致机构没办法正常运转。此外,幼儿教育专业人才相对短缺,没办法开展持续性教育服务。
针对收集到的问题,调研组牵头召开多次座谈会,组织区人大代表,区政府办,区卫健、教育、财政等10余家部门单位及托育机构负责人开展座谈交流,围绕托育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进行更深入地研究,进一步征询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
强化监督
“点对点”推动建议落实
“以岳林街道为例,一方面,辖区内仅有1所私立托育园能提供0至2周岁婴幼儿的专业托育服务,且收费不低,群众经济压力大;另一方面,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这么小,老人带也够了,没必要上托育园。”2024年6月,在岳林街道人大工委组织的提升托育服务能力主题座谈会上,奉化区人大代表、舒前村党总支书记舒承钧针对私立托育园收费高、群众对托育认可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关于强化托育宣传,提高托育机构入托率的建议》,建议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线上线下平台,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深入介绍奉化区托育政策的亮点与特色;通过宣讲、入园体验等形式,进一步阐明托育服务对家庭及社会的深远意义,深化家长对托育工作的理解,提升托育服务的普及率和认知度,使更多家庭受益于优质托育服务。
该建议很快被奉化区人大常委会列为闭会期间建议,交区卫生健康局办理,由区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和区政府分管领导领衔督办,并重点围绕托育设施和工作宣传,建立代表跟踪督办推进制度,同时通过代表码等平台,实时收集掌握办理工作推进情况,通过人大力量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奉化区,关注托育工作的人大代表还有很多,2024年以来,代表们结合实际工作和调研情况,先后提出《关于增设公立幼儿园布点,推进发展普惠幼托机构的建议》《关于加大0至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管理与监督力度的建议》《关于加快奉化区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的建议》《关于高质量推动托幼一体化建设的建议》等,为全区托育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代表智慧和力量。
根据《关于推进奉化区托幼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奉化要做到在新建和改扩建住宅小区、未来社区规划中严格落实幼儿园、托育设施的配建要求,落实配套幼儿园需按小班规模设置同等班额的 “乳儿班”……
为了让蓝图更快变为现实,推动代表建议落地落实惠及民众,2024年8月,奉化区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区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区托幼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并针对托育服务机制尚不够健全、托育服务供需尚不够匹配、要素保障尚不够完善等五大类12项问题,提出完善机制、构建体系、保障要素、强化监管等审议意见。
在前期深入调查研究、座谈征询的基础上,结合区政府办、相关职能部门、各镇(街道)情况汇报,以及人大代表意见建议,2024年11月,奉化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出台了涵盖部门职责、任务要求、人大监督等内容的《奉化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快推进全区托幼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建立了闭环督办机制,通过部门办理、人大监督、代表评议等方式,凝聚起全区服务托育“大民生”的工作合力。
动态调整托育资源布局规划、“1+12+N”示范网络建设运行情况、企事业单位托育园建设情况……为了让决定更好地发挥作用,奉化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制定了决定重要指标任务工作清单。由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民宗侨外工委牵头,邀请人大代表、群众代表,每季度对5大块13项工作内容开展监督,很好地推动了全区托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积极办理
“实打实”回应群众关切
2025年年初,新学期伊始,奉化三知行托育园内迎来了七名未满周岁的宝宝。“产假结束,谁来照顾‘小月龄’宝宝?这是很多双职工家庭面临的难题。”园长杨丽君说,为解决这一问题,托育园开设了面向0至1岁宝宝的“乳儿班”,成为奉化区首家覆盖0至3岁全龄的托育机构。
王碧琼是“乳儿班”一位孩子的妈妈,她的孩子在入托的第一天就很快适应。“三知行的老师以及园内环境我都非常满意,孩子8个多月的时候首次入托,老师给他培养了规律的生活习惯,跟家里能够很好地衔接起来。” 王碧琼说,老师带娃专业,价格又合适,目前基本没什么顾虑了。
托得起,更要托得好。托育行业面对的是社会“最柔软的群体”。婴幼儿不善表达需求、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照顾时不仅要处理吐奶、如厕、分离焦虑等情况,还要引导其自主饮食、入睡。可以说,托育老师需要练就“十八般武艺”,因而,托育老师的综合能力备受关注。
“今年的托育机构人员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儿童营养膳食、幼儿常见心理行为的识别等,截至目前,共培训上岗875人。”奉化区人大代表、教科文卫民宗侨外工委主任邬优芬表示,通过提升保育和保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婴幼儿的需求,为婴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健康、有益的优质成长环境。
据了解,承办单位在办理代表建议过程中,除了升级托班教室的硬件设施,还制定了《奉化区2至3岁幼儿托育与教养方案》《奉化2至3岁幼儿保育教育照护指南》《奉化区2至3岁托育课程教师指导用书》等标准化政策文件及教材,促推高质量托幼一体化建设。“教材立足于对2至3岁幼儿大脑发育和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以‘培养健康乐观(乐)、善良有爱(爱)、文明礼貌(礼)、好奇智慧(智)、诚信立美(美)的儿童’为目标,全新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生动科学的内容编排和严密的课程体系,为托育教师带来满满干货。”奉化区人大代表、尚田实验幼儿园副院长毛碧娜说。
2024年以来,奉化区政府相关部门坚持把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作为增强责任意识、推动工作不断前进的有力抓手,以补齐民生短板为落脚点,科学施策,将代表建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 2024年年底,由奉化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民宗侨外工委牵头,组织人大代表、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建议办理情况开展了“回头看”。“我们提的建议交办后,承办单位很重视,建议得到了高效落实,群众反馈都很好。”奉化区人大代表、金钟社区党总支书记谢亚宏说。
日前,有家长走进锦屏街道锦江幼儿园咨询孩子入园事宜。作为城区首家公办托幼一体化试点幼儿园,锦江幼儿园于2024年2月初开始招收第一个“乳儿班”,采取“梯度入园、深度陪玩”的入园方式,让托班幼儿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快速适应在园生活。据悉,奉化区持续强化托育学位供给,充分挖掘公办园托育资源,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公办园将服务对象“下探”。目前,全区公办园实际开设托班从2024年年初的6家增加至18家,新投用公办托幼一体化率达100%。
一年多来,奉化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强化人大监督效应,推动全区高质量普惠托育体系初步建成,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成功创建。“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托育服务内涵,通过代表发力,进一步助推完善托育机构点位布局、打造“医疗保健+健康促进”的医育结合模式、提升专业人员服务能力等,为全区托幼一体化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发力。”奉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顾卫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