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罗 英) “省人大常委会实行‘开门审预算’有效推动了省财政厅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近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委员会有关负责人简要介绍了“开门审预算” 的实践及其成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要求“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坚持人民至上,认真开展“开门审预算”,推进“零基预算”改革。
今年年初,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四川人大代表手机报”和“四川人大网”广泛向省人大代表、社会公众征集对预算草案编制和审查的意见建议,书面发函向省人大各专委会、常委会办事工作机构、市(州)人大常委会、基层联系点、部分省直部门、省属国有企业、省属科研院所等定向征集意见建议。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还组织20多名专业人员对2025年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开展了集中预先审查。
此后召开的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预算草案专题审议会,在听取预算草案情况报告的基础上,选取了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群众关心关注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专项资金开展专题审议。参加审议的除了省人大预算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还有44名省人大预算审查联系代表。在会议审议中,代表们针对加大教育、科技、农业和社会工作等民生事业投入,强化财政资金统筹管理、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多维度精准施策助企发展、加强预算绩效监督管理、加强债券资金支持力度、确保财政安全运行等提出意见建议。代表们一致认为,“2024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省和省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同时,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部分专项资金使用绩效仍须提升,财政科学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深化‘零基预算’改革。”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充分吸纳代表建议。四川省财政厅将在2025年制定出台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有关方案,从明确支出安排序列、强化基础支撑保障、分类分层编制预算、完善预算审核机制、健全财力统筹模式等方面提出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打破支出固化格局,加大财政资金跨部门跨级次整合力度,确保预算编制更加科学精准,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与使用效益,并增加了“开展《四川省预算绩效管理条例》立法调研”相关内容。
“省人大常委会主动作为,实行‘开门审预算’,常态化提前介入预算编制过程,推动预算编制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努力促进‘财政蛋糕’切得更合理、更精细,更让切‘蛋糕’的过程变得更加公开、透明,这对其他地方也有借鉴意义。”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