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李 逸
日前,2025年度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市、区、县人大工作协同协作机制联席会议在轮值单位浙江省平湖市举行。13个市、区、县人大聚焦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今年基本建成的目标,共话协同协作,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成效。
据统计,2024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经济密度达到4.5亿元/平方千米,是长三角平均水平的5倍,这张硬核成绩单背后,凝结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市、区、县人大协同机制优势的助推作用。
聚焦枢纽主题
打造同向发力的助推平台
沪、苏、浙两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大力支持枢纽人大协同机制建设,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市、区、县人大工作协同协作机制纳入省、市人大工作协作机制协议,以基层实践丰富省、市人大协作内涵。联席会议总结了枢纽人大协同机制过去一年工作,围绕助推平台、交流平台、联动平台的打造,形成一批亮点协作成果。
2024年,各枢纽市、区、县人大围绕助推政策措施落地、区域法治保障、区域基础建设3项重点任务,结合各自区位实际,同向发力推动国家战略落地。
上海市闵行区人大常委会加强对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建设的法治支持,推动关于促进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列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立法调研项目……浙江省海盐县人大常委会发挥职能作用,助力虹桥枢纽南翼加快形成“千亩千亿”产业集群。
“希望借助枢纽人大这一平台,在今年‘十五五’规划编制调研过程中,加强跨域协同,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纳入规划编制思路。”……各枢纽市、区、县人大常委会就推动“十五五”规划协同联动、生态环境联保共治、科技创新共同体打造、公共交通供给优化等5个方面达成高度一致。
聚焦共同关注
打造高效协同的联动平台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市、区、县人大工作协同协作机制建立于2023年6月,由上海市闵行区人大常委会倡议发起,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松江区、金山区,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太仓市、相城区、苏州工业园区,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南湖区、海盐县、海宁市共13个市、区、县人大共同组成,齐心协力打造“助推平台、交流平台、联动平台”。目前,枢纽人大协同机制已走入第3个年头。
2024年以来,各枢纽市、区、县人大围绕共同关心、关联度大的事项加强共同监督,形成了监督议题协同安排、毗邻人大联动监督等好做法,让人大工作协同协作效果更加突出。
今年,各枢纽人大将围绕“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联动监督情况开展年度专题交流活动。同时,将创新工作载体和方法,推动各成员单位间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交流,共同提升枢纽区域人大工作的整体水平。
据介绍,枢纽人大各成员单位已同步把年度工作计划建议的联动监督议题纳入各自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将进一步丰富协同协作的形式和内容,有计划、有重点,多渠道、多形式深化协同协作,主动服务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