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王新荣 汤惠兰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进远乡岩造村,有这样一位人大代表,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开展农业生产;他带头入户调解,解决邻里间矛盾纠纷,他积极建言为民发声,为村级项目落地奔走争取;他无私奉献一心为民,为家园建设献计出力……他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人大代表、崇左市天等县岩造村党支部书记潘宗志。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潘宗志用实际行动兑现作为人大代表的履职承诺,带领全村群众开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将岩造村打造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赢得了群众广泛赞誉。2024年10月,他被评为崇左市人大代表工作先进个人。
当好联系群众的“贴心人”
当选人大代表后,潘宗志经常深入群众,贴近选民,主动拉家常,通过“一周一走访,一月一接访”,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每次人代会前,都提前收集民意做好“功课”,撰写符合村情实际的意见建议,助力乡村振兴。他所撰写的《关于建设岩造清廉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议》《关于修建岩造机耕路的建议》《关于加强岩造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建议》等建议都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采纳,并列入规划实施项目。潘宗志还组建了岩造村“党群共治”队伍,解决邻里间的矛盾纠纷,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岩造村有两户人家互为邻居,却因为宅基地纠纷而经常闹矛盾,积怨已久。潘宗志了解情况后,组织“党群共治”队伍上门多次调解纠纷,并组织村“两委”干部为两户修通了可供车辆通行的路,成功解决了多年的积怨。潘宗志还带领岩造村9名编组进站的人大代表,分别认领村务监督岗、政策宣讲岗、民意收集岗等岗位,不定期开展政策宣讲、走访选民,参与“我履职、我为民、我服务”“建设五个家园,代表在行动”等活动,为岩造村家园建设贡献了代表力量。岩造村先后荣获广西法治建设先进集体,崇左市文明村等称号。
当好产业发展的带头人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乡村旺。在多年的产业发展摸索中,潘宗志认定肉牛养殖的广阔市场前景,他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动员大家养殖肉牛,积极协助群众申请产业以奖代补,在他的推动下,岩造村肉牛存栏数增加到近两百头。
随着肉牛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场所影响环境卫生的问题日益突出,潘宗志先后多次在崇左市人代会期间提出《关于建设岩造村肉牛养殖小区的建议》,并组织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常态化开展“牛粪不落地”清扫活动,保障乡村人居环境干净卫生。同时,潘宗志还多次向乡人大提出发展岩造村集体经济的建议,得到乡政府的采纳。经过努力,岩造村顺利争取到50万元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通过“飞地”的形式发展岩造村油茶种植项目。除了油茶种植项目,潘宗志还把目光放到村集体发展蔗种种植项目,在他的谋划和推动下,岩造村成功流转3公顷土地并落实该项目,实现了岩造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
当好文明新风的倡导者
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振兴。潘宗志充分利用人大代表和村党支部书记的双重身份,开展文明助推双岗建功活动。他多次向乡政府建议挖掘岩造村的文化内涵,建设“特色文化”平台,在他的参与和协助下,岩造村法治大舞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廉洁书屋、岩造土货超市、廉心苑等一批特色平台先后搭建起来,为文明传播夯实了基础。2024年,岩造村被评为县级“清廉文化教育基地”,接待区内研学团队实地教学10余次。同时,潘宗志带领岩造村群众,创新开展移风易俗“六加一”工作法,其中“三字经”村规民约,红白事“六个统一,一个提倡”的做法得到了自治区的高度认可,作为全县移风易俗典型案例上报自治区。此外,潘宗志还经常深入群众进行宣讲,宣传厚养薄葬、孝老爱亲、尊师重教等文明新风,他和他的爱人互敬互爱,积极进取,乐于助人,用平时的点滴诠释着最美家庭的真谛,他的家庭被评为村里的“邻里友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