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吴春玲
在新时代背景下,人大代表如何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民生改善始终是广东省云浮市人大代表张泽成思考的问题。他秉持初心使命,在履职过程中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
助推营商环境改善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理念在张泽成的履职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他深刻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对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他积极参与《云浮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立法调研和草案讨论工作,多次就条例的制定提出建设性意见。
“我相信《云浮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颁布施行将为云浮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极大利好。”张泽成在参与立法调研时特别强调。这一判断源于他对云浮石材产业的深刻理解——作为传统产业,云浮石材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的关键期,需要法治化、规范化的营商环境作为支撑。
在多次参与立法调研过程中,张泽成常态化深入一线了解企业需求,形成了全面、真实的营商环境问题清单。他重点聚焦石材产业发展面临的制度性障碍,先后提出关于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等建议,这些建议大多被吸纳到条例中。期间他还参与了该条例草案的研讨论证,提供了专业意见,优化了相关条款的设计。《云浮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出台,让云浮市的石材企业在市场准入、生产经营、权益保护等方面得到更加明确的法治保障,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
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扎根石材行业多年,张泽成不仅关注企业自身发展,更着眼于整个云浮石材产业的转型升级。他清楚地认识到,在数字经济时代,传统石材产业必须通过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才能保持竞争力。为此,张泽成通过多种方式引领和推动石材产业变革,发挥了人大代表在产业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2024年7月,张泽成参加云浮市石材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的“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活动,先后深入云浮市传承石材有限公司和云浮市甲乙石材有限公司,现场考察数字化生产车间,直观感受新质生产力对石材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降低成本以及精益管理的驱动作用。张泽成认为:“数字化绿色化双转型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调研结束后,他提交了《关于云浮市石材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调研报告》,为石材行业“把脉开方”。围绕推动石材产业转型升级,张泽成提交《关于如何振兴云浮市石材行业发展的建议》等一系列建议,系统阐述了石材产业面临的挑战和转型路径。在建议中,他主张要发挥云浮石材工艺技术优势,借鉴宜兴紫砂工艺大师评定等先进经验,建立科学规范的石材工艺美术大师培育和评定体系,提高石材工艺品的影响力和附加值。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为云浮石材从传统加工向创意设计、品牌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张泽成始终关注产业与城市的共生关系。他提出的《关于切实保护云浮市城区大金山生态环境的建议》,体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理念。环保思维使张泽成的履职建议更具全面性和可持续性,避免了单一追求经济增长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抒写为民履职故事
春花朗河作为贯穿云浮城区的一条河流,由于部分河流地理位置特殊,每逢暴雨就会造成周边区域内涝,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当选人大代表以来,张泽成连续6年提出《关于对城区春花朗河严重堵塞、废水、污水横流等问题进行治理的建议》,坚持不懈地推动这一问题解决。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春花朗河治理工程终于启动并取得显著成效,困扰市民多年的污水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然而张泽成并未就此止步,他清醒地认识到河道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持续跟进监督工程效果。
农村供水安全是张泽成关注的另一民生重点问题。在云浮市城区城北、城西区域,15个自然村3700多户村民曾面临供水不稳定、水质无保障的问题。张泽成深入调研后,充分汇聚群众的心声,提出《关于牵头推动恒源水厂升级改造的建议》。在他的持续监督和推动下,不到一年时间水厂改造工程顺利完成。
近年来,除了河道治理和农村供水,张泽成还提出了《关于如何有效地提高和切实解决好新农村建设相关工作的建议》。他积极参与监督和推动城区改造、大金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世纪大道(植物园入口)交会处加装红绿灯等多项民生项目的落实,彰显了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石头代表”张泽成的履职实践,展现了人大代表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云浮市法治建设和民生改善作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