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缪 全 徐道红
“今天下午三点,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和街道议政代表要来咱们社区聚贤巷倪仁义家开‘小院板凳会’啦!”日前,江苏省金湖县黎城街道平安路社区的居民奔走相告。
聚贤巷74岁的老党员倪仁义早早将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搬出家里的小桌子小板凳放在院子里。不一会儿,小院被前来参加“小院板凳会”的人大代表、议政代表、居民和部分责任单位负责人“塞”得满满当当,大家怀里都揣着记着问题的小本本或是纸条。“提前两天在微信群发布通知,人人都能参加。”黎城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刘学介绍。
此次“小院板凳会”召开前,参加活动的人大代表做了充分准备,他们深入社区居民家中,零距离倾听群众“烦心事”。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三级人大代表,金湖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吴佩坤深入黎城街道8个社区进行调查摸底,整理出36件社情民意,一笔一笔划出待办的重点。
“今天板凳会的内容主要围绕近期社区里的大事小情,大伙有什么意见尽管提。”吴佩坤话音刚落,金湖县人大代表郑大海翻开记事本,说了起来:“我做了一个调查,全县建成的充电桩目前使用率只有30%,充电桩建而不用、用而不畅问题突出,请人大想办法帮助解决。”
“我们巷子一直没有名字,快递员没法送快递,大伙集体想了个名字叫‘竹庐巷’,请人大帮我们尽快把名字定下来。”平安路社区居民魏和雨接过话茬。
“闸东社区大兴路自建房比较多,路面有破损,能不能帮我们把路面硬化一下。”
……
不一会儿,吴佩坤的本子上密密麻麻记了好几页,一些重点问题被打上了记号。12位参加“小院板凳会”的代表和居民一共提出15个问题。“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大事’。这些问题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吴佩坤说。
“过去反映问题很难,现在当场就能得到回应。这样的板凳会透明敞亮,我喜欢参加。”魏和雨感慨道。
在金湖,以网格为单位,每半月一次的“小院板凳会”已成为居民信赖的议事平台,是金湖县人大常委会的一块“金字招牌”。群众聚集在哪里、矛盾出现在哪里,“小院板凳会”就开到哪里。金湖县人大常委会探索出一条具有金湖特色、烟火气息浓郁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新路子,形成了“现场派发、部门承诺、联合办理、后续跟进”的办事机制,推动“小院板凳会”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好每一件事,群众的急难愁盼在唠家常中化解,一件件“挠头事”变成“暖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