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江苏省扬州市人大常委会构建全天候代表建议处理机制——

激活代表建议办理“一池春水”

2022年11月,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广陵区文峰街道开展市人大代表与选民“统一见面日”活动。

2023年10月,扬州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召开常委会会议列席代表座谈会。

2023年11月,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对2023年度重点督办建议办理情况进行专题视察。

2024年8月,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代表建议办理第三方评估工作部署会。

2025年3月,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广陵区开展“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

■ 本报通讯员 张 春 熊宇晨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系着万千群众。如何让闭会期间代表履职“不断档”、民意表达“不下线”,是新时代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答题。江苏省扬州市人大常委会主动适应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要求,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导向,构建起覆盖全链条、贯通全周期的意见建议收集处理机制,推动代表履职从“会议模式”向“全天候模式”转变,让代表“金点子”成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拓宽渠道:让民意收集“零距离”

“以前总感觉闭会期间提交建议不太方便,办理时间也比较长,现在打开手机就能提交建议,还能实时查看办理进度。”2025年6月初,扬州市人大代表谈映在社区走访时,有群众反映,江都实验小学建乐校区每天多次使用操场高音喇叭播放上下课铃声、眼保健操乐铃等,严重影响与学校一墙之隔的中央花园小区居民正常生活。于是他迅速拿出手机,打开“扬州网上代表之家”手机App,通过“民情一键通”平台上传现场画面,并提出“将喇叭由操场西侧移到东侧,适当降低音量”的建议。这是扬州市人大常委会打造收集民生诉求“立体化”网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借助数字化赋能构建云上履职平台,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合作,开发“扬州网上代表之家”手机App,代表可以通过App中的“民情一键通”板块,以一键拨打电话或网络提交民情工单的形式,随时随地反映民情民意,提出代表建议。同时,制定《“扬州网上代表之家”代表建议处理办法》,明确经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审核后,由“12345”服务热线参照闭会期间代表建议办理做法,交相关承办单位办理,并自动生成电子台账,实现建议提交、交办、办理、反馈全程线上流转,高效便捷处理好闭会期间的代表建议。

按照“就近就便、混合编组”的原则,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将全市70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编入1466个“家站点”,定期组织代表开展联系接待选民活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组建新质生产力、建筑、微电子、财税金融等行业专业代表小组,让专业代表精准对接特定领域诉求。依托“人大代表进网格”机制,组织代表以网格为单位,精准锚定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社区养老服务优化、物业服务质量提升等民生重点领域,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民情收集等方式,深入一线听民声、察民情,推动问题解决在网格、服务落实到一线。

此外,为提升代表建议质量,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建立起“选题—调研—转化”全链条工作机制,年初制定年度代表工作计划,明确主任接待代表日、“百名代表参与常委会审议”“列席代表座谈会”等活动主题。活动开始前,扬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围绕课题开展“沉浸式”调研,全面掌握实际情况,精准聚焦问题症结;活动结束后,第一时间对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系统梳理、分类整合,形成意见建议汇编,及时呈送常委会组成人员及相关专工委,为审议相关议题、起草审议意见书提供翔实参考和有力支撑。围绕人大代表“小康行”“企业行”“环保行”“帮一企、建一言、献一策”等主题,常委会连续20年组织五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一线、走进企业车间、扎根田间地头,面对面倾听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呼声,点对点收集制约扬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结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建立代表培训交流机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和履职优秀代表开展专题培训、履职讲坛等活动,帮助代表将“原生态”意见转化为高质量建议。

近年来,扬州市各级人大代表每年收集反映的意见建议都超过万条,涉及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领域,为国家机关更加广泛倾听群众呼声与期盼、更加及时解决民生突出问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优化流程:促建议办理“全闭环”

扬州国泰大厦区域共有4栋写字楼,主要进出通道为大厦北侧的东西方向道路。自大厦门口南北方向润扬快速路开通后,每天上下班高峰时段,两条道路的平交路口就会出现严重的堵车现象,平均通行时间超过半小时,且多次发生交通事故。“建议相关部门对该堵点进行充分调研,通过设立临时红绿灯、安排交警到路口指挥等措施,破解拥堵难题,保障来往群众生命安全。”2024年3月7日,扬州市人大代表凌红妹接到群众反映后,迅速开展实地调研,并提出闭会期间代表建议。

“从提交建议到收到答复只用了5天,交警支队不仅加强了该路段的日常巡查,还将该路口纳入实时监控,并优化了红绿灯配时。”提起《关于解决国泰大厦东出入口与润扬快速路平交路口上下班交通堵塞的建议》办理过程,凌红妹赞不绝口。代表建议高效落地的背后是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建议处理机制在发挥作用。

据了解,扬州市人大常委会按照“拟作为人代会议案建议”和“拟作为社情民意”,对闭会期间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分类汇总。对“拟作为人代会议案建议”的意见建议,引导代表再调研、再酝酿,力争转化为人代会期间的议案建议;对“拟作为社情民意”的意见建议,按照“属市级处理”和“属县乡处理”进行分级交办。同时,建立“双审核”机制,将闭会期间代表建议交办由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和市政府办公室,避免出现建议办理“回娘家”“踢皮球”现象。

针对代表多年提出、多位代表同时提出、涉及多个部门办理难度大、代表对办理结果不满意的建议,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建立“代表+专家+群众”的第三方评估机制,有效破解建议办理顽疾。据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工作人员介绍,在督办代表连续多年提出的《关于开通市区至琴筝产业园公交线路的建议》时,市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召开3次座谈会、开展2次现场视察,汇总人大代表、评估组专家、周边群众意见建议10余条,最终形成各方认可的最优方案。针对涉及民生难题的“硬骨头”建议,创新建立代表约见政府部门负责人制度,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施工噪声污染”等建议办理工作,组织开展专项约见活动,共商解决方案、责任落实、办理时限等核心环节,推动问题快办快结。

此外,为了确保代表建议落地落实、真正惠及民众,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建立跨年度建议办理“回头看”制度,每年滚动办理一批上一年度代表对办理结果反馈为“计划解决”的建议,确保承诺事项落地见效。同时,制定出台《扬州市人大代表履职项目化考核评价办法》《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考核评价细则》,将代表通过线上线下履职平台提出意见建议、承办单位办理代表建议纳入年度代表履职和承办单位建议办理等工作考核,推动实现建议提出、办理两个“高质量”。

公交一小时免费换乘、社区食堂布点优化、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等代表建议的落地落实,让市民真切感受到“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温度。对于扬州市人大代表而言,各项制度的完善促推代表建议转化为惠民生的各项措施,极大地激发代表履职积极性和内生动力。

深化拓展:助治理效能“大提升”

2024年8月30日,扬州市数字化改革和数字经济发展大会隆重举行。会上发布了扬州数字化改革政策、数字化应用场景和数字经济产业基金,启动建设扬州数字经济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数据产业园,并成立扬州市数字经济联合会,集中推出扬州公共数据授权单位、数据资产登记证书、人工智能“算力券”、数据资产入表融资授信、数据产品挂牌等“多个首批”……推动这场大会召开的,正是市委书记王进健首次以人大代表身份督办杨蓉等代表提出的《关于促进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建议》。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不是终点,而是深化改革、完善治理的新起点。扬州市人大常委会推动“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让建议办理成果转化为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

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建立多层次建议督办机制,将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建议纳入市委书记督办、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重点督办、市长领办建议范围,催生了《关于开展扬州市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推广扬州市开发园区重大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工作的实施意见》《扬州市科创载体认定管理办法》《关于支持主导产业集群及新兴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意见的出台,实现从“办好一件建议到解决一类问题、推动一方面工作”的跨越。

此外,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创立完善了监督协同机制,将代表建议办理与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监督手段有机结合。在督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类建议时,结合《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扬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实施,采取座谈走访、问卷调查、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推动代表建议中涉及的问题解决落实。在督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开展农村河道疏浚及建设”等34件代表建议时,结合年度8件民生实事项目,组织40名市人大代表、市民观察团成员,与建议承办单位、民生实事项目实施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推动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类建议加速提效办理。

建议办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扬州市人大常委会不仅在扬州人大官网公开代表建议的内容、承办单位的答复意见、代表的结果评价,以及重点督办、市长领办和优秀建议等情况,鼓励群众监督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还在每年建议办理工作结束后,聚焦当年代表建议办理及来年代表建议征集工作,开展“人大网坛”活动,听取收集群众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吸收采纳。

从“纸面”到“地面”,从“建议”到“现实”,扬州市人大常委会用机制创新激活代表履职“一池春水”。这条充满温度的“民意流水线”,不仅架起了党群之间的“连心桥”,更跑出了民主法治建设的“加速度”。“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深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让每一件代表建议都闪耀智慧光芒,让每一次办理过程都彰显为民初心,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书写更精彩的民主答卷。”扬州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负责人表示。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