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敏艳 (广西)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民族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立足人大自身职能定位和工作特点,结合全县实际,用四道“加法”,努力做好地方人大民族工作,打牢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
“政策学习+培养民干”
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
深入推进“党建+人大工作”新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等多种方式组织县乡人大干部和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学习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区民族工作会议等精神,了解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知识,为促进民族团结与民族和谐打下理论基础。少数民族干部和少数民族人大代表有关政策在全县得到充分落实,在2021年县乡人大换届选举中,国安、马练两个瑶族乡依法选举由瑶族公民担任乡长和人大主席。全县乡镇人大干部队伍中,少数民族干部14人,占比23%。本届县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占比13.42%;乡级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占比13.17%,其中国安瑶族乡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占比73.77%,马练瑶族乡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占比71.43%,大鹏镇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占比71.43%,县人大常委会以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和少数民族人大代表的培养力度为抓手,通过选派参加重大调研活动和人大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履职能力,努力打造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维护民族地区稳定的骨干力量。
“视察调研+项目票决”
推动有关问题的有效解决
平南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与民族工作委员会着力当好人大常委会的参谋,牵头组织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围绕民族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扶贫开发等惠及当地民生的事项深入基层视察调研,广泛听取当地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形成调研报告为人大常委会开展工作提供参考;推动重大民生项目票决制在民族乡落地生根,一批关系到少数民族乡镇发展的项目顺利通过票决。2018年至今,马练和国安2个民族乡以及壮族、瑶族聚居的大鹏镇共票决了7个项目,其中国安瑶族乡甘雅至国安二级公路建设项目、国安瑶族乡卫生院整体迁建项目、大鹏镇状元纪念馆扩建项目、大鹏镇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平南县大瑶山文化艺术村项目、马练乡街道违停抓拍项目等7个项目已经竣工,平南县北帝山山地旅游运动大本营和马练木材产业园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这些项目涉及文旅、医疗、人居环境整治、道路综合整治、经济发展等方面,惠及少数民族11.9万人,切实提高了民族乡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人大监督+领导挂点”
确保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平南县人大常委会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综合运用执法检查及工作评议等监督方式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督促政府依法管理民族事务,纠正民族政策和民族法规执行中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确保党的民族方针政策和国家民族法律法规得到了有效的贯彻落实。县人大常委会积极选派班子成员挂点联系国安瑶族乡、马练瑶族乡和大鹏镇,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相结合,从改善居住环境、培育当地特色产业、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巩固民族团结入手,多措并举,打造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示范点,蒙金二级公路、北帝山·国家山地运动康养旅游小镇大本营等一大批涉及交通、木材、扶贫、文旅开发、风貌改造等项目得到有效推进,在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有效监督和协调推进下,大鹏镇罗德村大坪屯获“广西民族特色村寨”称号,东华镇黄花岗烈士纪念公园和寺面镇劳五暴动烈士陵园获评为贵港市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县人大常委会还加大对少数民族专项资金和重大民生票决项目等相关项目监督力度,助力民族乡旅游产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捐资助力+宣传保护”
促进民族文化发展与繁荣
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融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平南县人大常委会利用平南县大鹏镇文化节暨“壮族三月三”民族进步创建交流联谊活动、马练盘王节活动等契机,积极捐资助力开展健康有益的民族文体活动,近年来共捐资5万多元,营造了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促进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加大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宣传、保护和传承力度。2021年,在市宣传部举办的荷文化研讨会和“贵港记忆·遇见非遗”之平山芒编活动中,县人大信息中心积极参与并献策,撰写的宣传材料获国家和自治区等多级媒体采用;国安瑶乡茶和安怀绿茶也成功推上国家级媒体;为市档案馆提供的关于大鹏镇石门屯粽子节和婚嫁传统习俗的一手素材,获市档案馆采用并拍摄成宣传视频。人大代表扛起民族文化建设的责任,积极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言献策,助力“大安镇校水柜习俗”成功申报国级“非遗”,促进少数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活动进民族乡课堂,为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保障少数民族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民族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