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代表履职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勇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记江西省人大代表陈启军

■ 本报通讯员 黎韶华 陈薇薇

人生如屋,信念是柱。当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吹响后,江西省各级人大代表如江水一般激情奔涌,立志在这片红土地上演奏振兴乡村的辉煌乐章。江西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陈启军便是这乐章中一个醒目音符,他秉持“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信念,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萍乡市落地生根作出积极贡献。

担当代表责任

“今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振兴工作转型的重要一年。作为人大代表,我将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好企业,为乡村振兴和家乡发展发挥作用、贡献力量。”在2021年召开的江西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陈启军针对电瓷行业能源优化问题提出《关于天然气价格对陶瓷行业发展影响的建议》。省发改委高度重视该建议,迅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对供气企业和电瓷生产企业进行调研,最终制定了双方都能够得到有序发展的供应方案,提升了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自2018年当选为江西省人大代表以来,陈启军积极倾听选民呼声,努力为选民办实事、做好事,受到大家一致称赞。无论本职工作有多忙,他都会抽出时间参加市、区、镇三级人大组织的代表活动,广泛征求选民的意见和建议,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企业应多吸引和聘用本地劳动力,避免因劳动力大量转移而产生新的家庭隐患和贫困现象。”陈启军认为,帮助更多劳动力实现就业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他针对“就业难”和“招工难”问题,深入走访了多个企业和相关部门,提出《关于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建立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的建议》,为推动当地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关爱困难群众

作为企业负责人,陈启军时刻不忘回馈社会。公司发展步入正轨后,陈启军每年都会拿出不少于20万元资金用于慈善和扶贫事业。公司还组建了志愿服务队,经常性地开展帮扶困难群众、关爱留守儿童、慰问空巢老人等活动。

芦溪县温埠村有个名叫江冬萍的学生,父母都因患有重病而生活不能自理。江冬萍不仅悉心照顾父母,还坚持勤奋学习,成绩优异。陈启军结对帮扶江冬萍至今已有6年,江冬萍总是感激地说:“我工作后也要向陈叔叔学习,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陈启军不仅主动捐款捐物,还动员身边的企业家捐款捐物,为抗震救灾献上一份“萍乡力量”。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代表所在企业向萍乡市红十字会捐款18.3万元,充分体现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深厚情怀。

“我在农村长大,小时候的苦日子让我刻骨铭心,所以特别能体会贫穷的滋味。” 陈启军说,从创业之初,他便暗下决心,不仅要让自己脱离贫穷生活,还要让乡村富裕起来,让更多乡亲过上好日子。近年来,陈启军及其企业共捐资200多万元用于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助弱势群体,他用一颗赤子之心点亮乡村振兴的希望。

视员工为“家人”

1979年,陈启军出生在芦溪县一个边远山村的贫苦农家,初中毕业后,他就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从学徒做起,因肯学习、爱钻研、能吃苦,很快就在电瓷工厂里崭露头角。2007年,陈启军创办企业,并在创新发展上持续投入。十几年间,该企业已发展成为当地电瓷行业的龙头企业,累计解决就业1000多人次。

“企业是个大家庭,员工就是我的‘家人’。”陈启军恳切地说。为了帮助贫困员工解决实际困难,他在公司专门设立了“互助基金”。员工的孩子上学有困难,他就提供学费和生活费;员工及其家人患病,他就积极联系医院,并给予医药费补助……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员工在公司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要不是陈代表,我们一家人现在还过着居无定所、衣食无着的日子呢!”企业员工、高坑镇茶园村村民廖志萍满怀感激地说。原来,廖志萍曾因腿部残疾一直找不到工作,日子过得十分艰难。陈启军得知廖志萍的情况后,主动为他安排了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如今,廖志萍每月有3000元左右收入,家里盖起了楼房,孩子也顺利入学。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陈启军深知人大代表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他将继续怀着一颗感恩之心负重前行,为助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