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法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书写维护正义守卫公平新答卷

——晋城市中院“四项工程”推进公正司法的晋城实践

公平正义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聚焦办案最公、用时最少、过程最透明、人民群众最信服的“四最”法院工作要求,将案件质量、司法效率、群众感受、队伍素能作为评判法院工作的核心标准,全面实施案件质量“提升工程”、司法效率“赋能工程”、司法为民“民心工程”和党建引领“先锋工程”,让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可感、可触、可及。

全方位全流程系统管控,打造案件质量“提升工程”

案件质量是人民法院的生命线,晋城市中院严格落实院庭长主体责任,定期检查办案进度,随机抽检裁判文书,严格把关案件实质化合议,及时通报案件质效,以上率下,推动审判委员会、专业法官会议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形成“法官审理、院庭长亲管、审判管理部门主管、专业法官会议咨议、审判委员会指导”的五位一体案件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体系。

“这样就对法官提出了更高要求。庭前准备要更为细致,证据和事实认定要更为谨慎,法律适用要更为精准,案前合议需要考虑得更为周全。”案件审判管理处主任李永刚说,“只有这样,我们审理的每一个案件才能经得起大众的检视和历史的考验。”案件管理办公室组织“两级三评互动”式案件质量评查,对发回改判有争议的案件,一二审法官“面对面”交流,逐案分析定性,通过申辩讲评、理清裁判思路,形成瑕错问题集,为案件办理提供指引和镜鉴。

同时,晋城市中院加大两级法院业务指导力度,实行院领导包片指导、类案归口指导、审判业务部门对口指导,畅通案件沟通机制,如今判前审判业务交流和信息沟通已经成为晋城市两级法院法官发回改判案件前的一项规定动作。2021年,全市法院一审判决案件被发回重审率0.81%(全省平均指标率1.723%)。

审监庭法官王灵丽对此很有感触:“通过二审裁判前的沟通,让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一审法官在做出一审判决时的这个思路和自由心证的过程,让我们二审法官在决定发回重审或者改判时,更加审慎、更加负责。”

群众不满意,案件不算完。晋城市中院将司法审判监督进一步延伸,扎实开展政治督察、司法巡查、审务督察,把“真发现问题、发现真问题”贯穿全过程。设置诉讼服务投诉窗口,公布投诉电话,张贴二维码,供当事人“码”上投诉、“码”上监督、“码”上评价、“码”上反馈。建立生效裁判回访制度,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回访标准,用线上回访和线下回访相结合两种方法,用不定时、不定向、不打招呼“三不”形式进行回访抽查,构建起当事人监督、审判管理监督、司法督察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的完整闭环。

集约化均衡化梯次管理,打造办案效率“赋能工程”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晋城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6.8万余件,比前五年同比分别增长169.24%,晋城市中院受理各类案件2.2万余件,同比分别增长88.3%。

面对诉讼案件的持续增长与审判资源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晋城市中院向创新求效率,向理念求效率。

如今,“当庭宣判”已经成为晋城法院的高频词,也是晋城市中院着力打造的一张“亮丽名片”。诉讼证据出示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诉辩意见发表在法庭、裁判结果形成在法庭。

刑三庭副庭长毕东这样说:“在普通老百姓眼里,来开庭的时候三名法官抱着案卷,开了大半天的庭,然后呢,又抱着案卷走了,时隔一段时间之后,姗姗来迟一份判决书,那么这份判决书即使对当事人有利,也会因为不够公开而使公正的力量大打折扣;相反,如果这份判决对他不利,那他更有可能怀疑这是暗箱操作的结果。”

由原来的法官开庭“抱着案卷来,抱着案卷走”,变为如今的当事人“揣着纠纷来,带着结果走”,有效压缩了审理周期。从开庭到裁判“一镜到底”,这种看得见的正义大大增强了当事人对审判过程及结果的认同感。

为有效破解案件审理“前松后紧”“突击结案”的不良习惯,晋城市中院党组提出“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工作要求,持续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通过强化审判管理运行态势分析,点对点发送“黄牌”提醒,点穴式催办督导,改变了以往审判效率与法院层级倒挂的现象。如今,高效均衡结案成为全市法官的行为自觉。

民四庭法官焦瑛琴对此深有感触:“在破产案件审理中实行繁简分流,积极探索实践简单破产案件快速审理机制,市泽通煤炭多种经营中心破产清算案,从裁定受理至程序终结,仅用时80天,依法高效推进破产案件审理,让司法效率再提速。”

通过全流程集约化梯次管理,实现了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的有效压缩。2021年,全市法院案件审理平均用时30.2天,同比减少9.5天,结案率97.01%。全市六个基层法院有五个法院结案率长期保持全省前十五。全市法院人均结案226.1件,全市六个基层法院有五个法院人均结案数长期保持全省前二十。审判、执行、诉服质效约束性指标综合得分1731.76分,持续领跑全省。

民二庭法官李然说:“2021年比往年案件量多了,我的话大概多了三四十件案,但心里不焦虑,压力反而比去年小,因为手里的积案少了。以前特别害怕案件来,因为案件来了它就会积攒在那儿,但是今年,案件是一个有序的流动状态,有来有走,这样案件的积攒的量比较少,心里反倒轻松,如果再有更大的挑战,就有信心再接受更大的挑战。”

有力度有温度守护民心,打造司法为民“民心工程”

晋城市中院把司法审判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工程,提升群众安全感、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民心工程,扎实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大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推动构建“府院破产统一协调机制”,连续三年召开晋城长治“两府两院”座谈会,连续四年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不仅仅是对公平公正裁判结果的追求,亦在于案件审理全过程中的用户体验。晋城市中院打造菜单式、集约式、一站式服务,实现立案工作“最多跑一次”。诉讼费一次性交退,共为当事人退费1873.41万元。晋城市中院主动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大格局,城区法院的诉前调解中心,泽州法院5所法庭成立“和事佬调解工作室”变身“共享人民法庭”,并把司法服务触角延伸到镇街、村社等社会治理的最末端,创建了法院搭台、各方参与、机制创新的矛调“晋城经验”,并被山西省高院作为典型进行推广。

执行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全市两级法院统一挂牌成立的执行服务中心,进一步倒逼执行案件办理更为精细化、规范化,形成了“执行指挥中心、执行服务中心双中心牵引,全流程发力”的全新执行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执行法官人难找、案件进度不了解、案款发放不及时”等问题。该项工作经验被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简报第47期收录,并被各大媒体刊发。

申请人牛师傅立案后7天就在家收到执行案款到账的信息。牛师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非常满意,我没有想到一个礼拜就把钱汇到我的账户上了。”

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晋城市中院发布典型案例,创办电视栏目,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被最高法院评为“司法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抖音被最高法院评为“全国法院百优新媒体账号”。中央电视台《一线》《道德观察》等栏目专题报道晋城法院典型案例。2021年3月4日,全国“两会”第一天,央视《今日说法》以《打破僵局》为题专题报道晋城法院执行典型案例,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抓队伍强根基融合聚力,打造党建引领“先锋工程”

党的领导是法院工作的根与魂。晋城法院牢固树立“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审判”工作理念,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审判执行工作等深度融合,以打造“融支部”机关党建品牌为契机,着力打造素能提升、审判研究、改革创新、人才聚集“四大高地”,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治院,严格贯彻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持续正风肃纪,努力实现法官清正、法院清廉、司法清明。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人民法院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优秀组织奖”,《打造“融支部”,实现党建业务双提升》党建工作做法被评为全国法院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道远且长,行必能至。未来,晋城法院将继续向更深层次挺进、向更高境界迈进,积极履职尽责,以跑马拉松的心态、以百米冲刺的激情,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贡献法治力量!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