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此外,她在调研中还发现,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不能忽视。建议实施农业节水和工业节能并举,提升现代工农业发展水平,打造广泛联结、紧密互动、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链条。
建立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在提及“增强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生态承载能力”这一举措时,方兰再三指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希望实现黄河流域公共产品价值的市场化。比如三北防护林及众多生态公益林,它们属于公共生态产品,而这些产品是守护祖国的生态屏障,只有建立长效机制,发挥激励效应,才能把这一片绿变得更加从容、更加长久。”方兰说。
她认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种机制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经济激励,推动他们更好地保护绿水青山。“这是黄河流域目前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方面可能需要做的一些突破,可以选取部分单位进行试点。”
方兰的这些想法与王涛不谋而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涛反复强调一个概念——生态补偿。“上游地区只要保证流域出界断面水质达标或改善,下游地区就应该对上游地区进行补偿,因为上游地区做了相应的生态建设工程,比如封山育林、水源涵养等工作,是有付出的;反之,上游地区应该给下游地区补偿。”
据了解,甘肃省按照“试点先行、分步推进”原则,于2017年至2018年开展了“渭河干流定西-天水段”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又于2020年建立了为期3年的黑河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支持省内3市7县区开展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在省际方面,2021年,甘肃省与四川省签订《黄河流域(四川—甘肃段)横向生态补偿协议》。
在王涛看来,甘肃省采取的这些举措,可以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为进一步落实地方水污染防治责任、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推进全省流域生态补偿工作积累了经验。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比如缺乏统一补偿标准;缺乏约束性要求;缺乏资金支持;多元化、市场化生态补偿进展缓慢等。
因此,他建议从国家层面完善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工作顶层设计,健全政策和法规支撑体系,出台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约束性法律法规,明确下游受益地区向上游补偿的义务和责任,完善工作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对多元化、市场化生态补偿的规范和指导。
此外要畅通资金渠道,由中央财政设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与此同时,统筹省级资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实现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目标。
“要把黄河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而不是只考虑各自家门口的利益,这样才能实现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扎实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王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