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佳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本是一年中最为生机勃发的季节,可不少人却感浑身困倦乏力、眼涩头晕,甚至于昏昏欲睡,医学上称之为“春困症”。“春困”之扰,古来有之,唐人孟浩然名句“春眠不觉晓”便是极好的写照。只是,在那些文人墨客看来,这“春困”倒全非恼人之事,甚至还有一番情趣可言。
“春来睡困不梳头,懒逐君王苑北游。暂向玉花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 这是宫词鼻祖王建笔下的“春困”,不梳洗打扮倒也罢,就连陪君王游园赏景都不稀得去了,就在花团锦簇的台阶边小歇片刻吧,掷掷钱,运气好时还能赢点。一幅唐时内庭嫔妃春日里游艺的景象跃然纸上。
古人喜欢在春日里饮酒。 “春来日日困春酲,徂岁如驰得我惊。”“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人在花前,宿酒和春困。”不过,同样是描写醉酒后的倦态,那些如琬似花的美人却让人心生怜爱。宋人曾巩有诗云:“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东风。”而谢逸也曾词述:“春困花枝瘦。睡起玉钗横。”说的都是美人春困之慵懒姿态。那如桃杏临风的女子,连钗饰都不及取了便睡,而起床了的却也是睡眼惺忪,连打哈欠都透着醉意。
而之于消解“春困”,古人也多有独到之处。这其一便是食“五辛”,“五辛”者,其实就是“葱、姜、蒜、椒、芥(gai)”五种蔬菜。辛,有升发的功能,以此可激发阳气的生长。这本是皇家习俗,后来流传到民间,又演变出吃春饼、春卷等更丰富的吃法。到了清代,“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饮食清淡倒真是春季养生的一大关键。其二有饮茶、斗草、垂钓。民间有“春饮花茶”之说,中医学认为,在春天饮用花茶可以散发冬天积在人体内的寒邪,而浓郁的茶香,又能促进人体阳气生发,令人神清气爽,自然便“春困”全消。唐朝的孙淑似乎早谙了此道,“小阁烹香茗”“婢消春困”,不仅瞌睡全无,心情也变得明净了。斗草是古时清明少女和儿童的一种游戏,源自古人的药草观念,认为可以祛病辟邪,得福延年,从唐代开始就十分盛行。柳永的《斗百花》中就有极生动的描绘,“春困厌厌,抛掷斗草工夫,冷落踏青心绪” 。而钓鱼也是消除“春困”的好办法,吕从庆《钓鱼》里写道:“落花向我舞,啼鸟向我歌。旁有垂杨枝,迎风翻阿那 。”伴着鸟语花香,杨柳春风,早已倦意全无了。
陆游的消困法很有意思,“惟思买春困,熟睡过花时。”原来春困也是可以买卖的。“卖春困”俗起于宋代,立春破晓,小孩子们便出门喊着“卖春困”,若有人回答,自己的春困便卖掉了。只可惜放翁年纪大了,“卖困不灵仍喜睡,送穷无术又来归。”
“如梦方浓。也须留取自惺憁。试问若教都困了,谁管春风。” 春光里,我们不妨学学古人,消除“春困”,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