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坚定不移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 李建辉 (福建)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领导人民创建的新型政治文明形态,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鲜明特征。福建省泉州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党中央、全国人大及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助推泉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人大常委会打造了7个基层立法联系点、837个人大代表“家、站、点”等“民意直通车”,注重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众有序政治参与。比如,在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立法过程中,先后深入基层召开座谈会67场、征求2630名市民意见、收集立法建议3100多条,其中有980多条意见被采纳,既有力回应民众关切,又为历史文化保护夯实民意基础。结合“双联”工作,全市五级人大代表依托“活动室”联系群众3.5万人次,收集社情民意1.6万条,促使“放宽编外教师报考编内教师专业限制”“加快整治老旧小区架空线路杂乱现象”“加大力度防范校园欺凌”“尽快打通农村断头路”等工作有力推进,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基层群众真切感受到民意有人代表、民怨有人倾听、民生有人关注、民主就在身边。

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畅通民主渠道,依托“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建好、管好、用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代表活动室、立法联系点,推进人大代表与选民的沟通联系常态化、多渠道,真正发挥民意表达“晴雨表”、调查研究“建议库”、问题反映“直通车”等作用。进一步深入体察民情,健全代表联络机制,发挥基层人大代表作用,支持人大代表加强同群众的联系,通过调研、座谈、论证、协商、咨询、听证、公开征求意见等方式,最大限度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心,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统一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中,切实做体察民情的有心人、反映民意的代言人、为民服务的贴心人。进一步推动民生实事落实落地。认真实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聚焦群众关注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养老服务、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民生热点,多找“问题症结”、多谋“前瞻方案”、多提“管用建议”,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探索推行民生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推动代表与群众共商共议、共建共治,让更多“民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紧盯代表议案建议督办落实,适时开展满意度测评,着力推动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实现“人民出卷、政府答卷、人民阅卷”。

(作者系福建省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