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刘继国 梁群芳
他当过老师、当过干部、当过工人,现在是一位农民。他叫胡传国,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两级人大代表、南漳县五官山生态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01年,胡传国到长坪镇黄潭洲村,承包了一个只有三间土坯房的五官山茶场小作坊,茶园三分之二是荒芜的,茶区不通路,不通水,加工用电是两厢电,经常烧坏电器,仅有的几样老旧制茶设备几乎不能使用。胡传国先是自费引来泉水,修建了蓄水池,报装了变压器,既保障了自己的生产用水用电,还解决了周边十几户农户世代以来肩挑背扛吃水、灯泡忽闪忽灭的难题。
两年的基础工作完毕后,2003年清明前,胡传国开始生产茶叶了,可是他并不知道怎么采茶、怎么制茶、怎么鉴别茶,做出来的茶叶被人称作“三皮罐”,泡出来都是红汤,被人称作“中药汤”,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茶叶卖不出去,最后只能倒掉。胡传国一边买书看,一边找茶叶专家学习请教,一边到周边老茶场去拜师学艺,经过努力,到2005年,胡传国掌握了从茶叶管理、追肥到制作、包装和销售的基本套路。但是因为一直在持续投入,茶场每年还是处于亏损状态。
茶园只有三分之一时间在采摘,大部分时间都空着没有用,胡传国决定在茶园试养土鸡,探索生态种养结合。他购了1500只鸡苗。然而,由于不懂技术,在给鸡舍加温过程中二氧化碳中毒,不到一个星期鸡苗全死了。他又新购了1000只鸡苗喂养,加温时的失误避免了,可鸡苗又得了鸡苗球虫病。后来,每养一批鸡他都亲自与饲养人员一道把握好每个关键环节的预防与救治。经过三年的努力,他逐渐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种养殖的行家里手。
作为人大代表,如何发挥作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组织群众、帮助群众?胡传国用真情和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在全国精准扶贫战役打响后,胡传国积极建言献策,在南漳县人代会上,提出《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激活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建议依托合作社的发展,把“人大代表之家”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触角延伸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让人大代表有效融入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之中,并向县镇人大代表发出了“精准扶贫、我有责任” 的倡议。在南漳县人大常委会和长坪镇人大主席团的指导下,在长坪镇五官山茶场试点建设了人大代表联络站。
很快,在胡传国的带领下,该镇有20多名人大代表积极投入到精准扶贫战役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化解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形成了“人大代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2018年仅长坪镇就有68户贫困户受到了五官山的帮扶,户均增收4000元左右。同时胡传国还采用就近务工、信贷入股分红等形式参与精准扶贫,2018年共为入股分红的贫困户分红3.9万元,现在长期在合作社务工的有8人,人均工资年收入4万元。2019年,胡传国又拿出价值3万元的鸡苗、药品对贫困户进行奖励。此后几年,他带领合作社科普服务队,帮扶了县内外17个村,先后直接或间接助力6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2021年,胡传国在南漳县巡检镇投资700余万元建设高标准无菌绿茶和红茶炒茶车间,有效解决了周边茶厂加工能力不足、销售渠道不稳、品牌效应不显的难题,并带动巡检镇266.7公顷茶叶加工销售,帮助20余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