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代表履职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全心全意为教育 履职尽责展风采

——记甘肃省陇南市人大代表郑映芳

■ 本报通讯员 赵田生

她办事公道正派,雷厉风行;她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她就是甘肃省陇南市人大代表、礼县实验小学校长郑映芳。

爱岗敬业 担当有为谋发展

自从郑映芳担任礼县实验小学校长以来,立足校情,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项目,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近年来,她完善了学校运动场地,配齐了音体美教学器材,配备了科学实验室和微机室,组建了机器人创客教室,改善了教师办公条件,更换了一体机和智慧黑板,打造了班级读书角和电子阅览室。她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将思政课潜移默化地贯彻到教学当中,针对目前该校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外出务工,孩子由爷爷或奶奶监管,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她及时成立了“郑映芳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让家教经验互动共享,家长育化家长,引领家长实现“二次成长”。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家访、“七彩小屋”心理疏导、青岛爱心人士微尘奖金等方式,有效疏导了该校750多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她组建了足球、舞蹈、书法等社团20多个。如今,学生个个有作为,人人有特长,促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以来,郑映芳叫停了礼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各种校外培训,为礼县实验小学腾出了6个教室,整合了师资力量,有效缓解了“大班额”现象。她狠抓学校 “双减”工作,不断夯实教师基本功,提升普通话、粉笔字、信息技术等能力水平。合理设计学生作业,让作业的内容、形式和质量不断趋于多样、多元、高效。提高教研水平,采取集体备课、推门问诊听课、重点年级全员同课异构等形式,全面提升教研水平。通过晒课、观课、评课、研课等交流研讨活动,积极开发校级优秀研讨课例,形成了“人人有优课、课课有特色”的教研新局面。

倾听民声 为民代言善履职

为了履行好代表职责,郑映芳从繁杂的教学管理事务中挤出时间认真学习人大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参加市县人大组织的各项视察和调研活动,不断提高履职能力。

为了能撰写出高质量的代表建议,郑映芳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深入群众,走访选民,了解社情民意,并将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拟写成建议,提交市人代会。2021年9月至10月,郑映芳通过走访调研得知,城区学校中级职称的教师比较多,晋升副高职称受聘任名额的限制,导致教师职称向高级晋升难度增大。11月,郑映芳在市人大五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解决中小学教师中级、副高级职称晋升的建议》,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为议案办理。

郑映芳了解到,随着目前“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一线教师执行无偿的服务模式,没有补助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措施,时间一长会造成教师的工作热情减退,影响课后延时服务质量。针对这一现状,郑映芳又在市人大五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解决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收费问题的建议》,同样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为议案办理。

郑映芳对城区中小学校校外寄宿生的居住条件进行多次调研后发现,大多数校外寄宿生的居住条件较差,面积狭小、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吃住同屋、光线阴暗,五分之四的寄宿生父母常年外出务工,由孩子的爷爷或者奶奶监管,有个别孩子甚至是由亲戚监管,有一半寄宿生家庭存在一人看管多孩,做饭用的液化气灶具、厨房刀具以及老化电线对孩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郑映芳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关于加强校外寄宿生管理杜绝安全隐患的建议》,该建议提交后,立即引起了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2022年3月,郑映芳参加了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视察活动,座谈会上,针对大量农村中小学生不断涌向城区中小学校、农村教师资源相对宽裕、城区师资力量相对紧缺的实情,她提出了《进一步增加城区各类学校学位供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智慧校园建设,助推县域教育公平发展的建议》,受到视察组成员的点赞和参会人员的共鸣。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