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潮城绿盾“168”,生态监督数字化“新利器”

——海宁市人大开启生态环境监督数“智”模式纪实

■ 本报通讯员 邱鹰梅

不久前,浙江省海宁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以提升数字化改革实战实效实用为导向,会议期间,“潮城绿盾”生态环境监督应用场景首次服务于常委会审议,助力审议质效进一步提升。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能。2021年以来,海宁市人大常委会顺应数字化改革需求,以提升环境报告制度实效为目标,积极探索数字赋能生态环境监督新路子,开发建设了以“168”为主要架构的“潮城绿盾”生态环境监督应用场景,并于2021年10月上线运行,是浙江省、市、县人大三级联建项目,列入省人大数字化改革“一本账”,得到浙江省、嘉兴市人大领导的批示肯定。

助力审议环境报告

人大监督更精准

在海宁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同时在各自的“海宁人大钉”工作台上收到了“年度生态环境状况满意度测评”的工作通知,点击进入测评专属通道作出评价,一点一划“秒”完成。

今年,“潮城绿盾”PC端和手机版均在“浙政钉”上线。在今年年初人代会上,手机版正式推行,为代表审议监督年度环境报告作新的“加持”。年度目标完成情况用数据说话、用比对分析,水、气、固废“微报告”在大报告的基础上形成直观分析单项报告,再延伸到主要监测点的最新监测数据,“潮城绿盾”为代表审议现场提供生态环境现状“图”。

大会期间,还首次组织开展线上满意度测评,代表在审议2021年度全市生态环境报告的同时,通过“浙政钉”现场评、现场测,大会现场通报结果。测评通知发出5分钟,就有101名代表反馈,最快完成仅用了45秒。“因为之前在系统里查阅了有关图表数据,所以在评价时就更客观。”王瑜婷代表说。这种现场审、现场评、现场公布测评结果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大会审议环境报告的质效,形成具有人大辨识度的环保监督特质。

“我在‘潮城绿盾’上看到,代表议案建议中有大量是围绕垃圾分类来提的,因此建议下一步工作谋划中,要加大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比重。”许笑云委员表示,以往在审议时,只有一个政府环境报告,进入“潮城绿盾”,各类数据“一屏可视”,有效提高了审议质效。在5月下旬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潮城绿盾”再次成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环境报告的强大助力。进入“潮城绿盾”,不仅能浏览人大调研报告、代表议案建议、民情数据等,还能实时察看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数据、指标等,真正实现了多跨协同,使审议更全面、更透彻、更直观,人大监督从“会上”搬到了“网上”。“潮城绿盾”建立了与各镇街人大、大数据中心、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水气废自动监测平台互联互通的多跨协同监督体系,关联数据实现了互融互通。目前,已汇集环保数据37718条,监督信息629条,459条生态民情数据全程管理记录,同步迭代结构生成各类关联性数据21万+。

夯实监督民意基础

代表履职更有效

通过“潮城绿盾”,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利用系统内高频生态民情数据设置与反馈,给生态环境监督选题提供了指向,代表履职更有获得感,意见建议更具民意基础。

“这里靠近钱塘江,旅游业比较发达,但饭店生意红火的同时,也带来了油污污染的问题。”去年,汤国强代表在丁桥镇梁家墩一带调研时发现,尽管村里已建设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但由于设计和管理等问题,油污污染仍然十分严重,老百姓反应十分强烈。于是,汤国强将这一情况提交到了“潮城绿盾”的民情数据库,同时进一步梳理形成了《关于加强农村生活污水运维管理的议案》提交到了市人代会上。2021年人代会前,民情数据库显示,农村生活污水占水环境综合治理类建议总数的33.57%,细项上数据进一步反映问题集中在后期运维上。为此,当年3月人大常委会即启动专项监督,开展关联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组织专题询问,形成审议意见问题清单实施跟踪,并持续至今年。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已实现水务一体化运维,纳入智慧运维管理平台,运维水平和治理效果得到较大改善。

“潮城绿盾”推动了人大监督流程再造,实现一条监督链多环节切入,根据数据指向,锁定突出问题,以“常态报告+专项监督”方式点面结合、深入推进。同时,“潮城绿盾”还与市“矛调中心”和基层治理四平台建立专属通道,实现了生态民情数据的“双流程、双路径、双闭环”管理。

聚力实战实用实效

生态监督全链条

“潮城绿盾”生态环境监督应用场景重点架构“168”生态监督体系,即围绕年度环境报告“1”项核心业务,开发“水、气、固废、土壤、风险提示和其他”6个子场景,并设置“人代会监督”“常委会监督”“代表监督”等8个监督功能,实现全市各时段和各区域生态环境全貌实时总览,对政府完成目标进度及人大监督的全过程立体呈现,实现了“信息一网收集、现状一屏掌控、问题一览无余、实时一线监测、办理一键通达”。同时,赋予“潮城绿盾”实时查询和互联互通、预警跟踪功能,推动工作推进从“单兵突进”转为“协同联动”。比如,在多跨政府“蓝网工程”实时数据时,同步赋予场景预警、核查、交办、跟踪等功能。

2021年,由于上塘河、盐官下河两个断面水质存在波动,个别月份总磷超标,总氮指标同比不降反升,曾触发系统预警。“我们收到人大发来的预警函后,专门委托专家团队开展加密检测,并结合监测数据进行溯源分析。” 海宁市生态环保分局负责人当场答复,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同步跟进、及时跟踪,对国控断面水质改善效果进行实地检查。目前,全市已启动对上塘河、盐官下河两条入海河流国控断面总氮总磷浓度下降达标攻坚七大行动。

今年开始,根据区域特点,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增量开发“潮城绿盾”,架构了镇街监督“微场景”,确保监督覆盖到边到底。结合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进一步把“潮城绿盾”与基层单元场景打通,市、镇(街道)人大生态监督、“代表督生态”各项任务在代表联络站落点汇聚,串起“潮城绿盾”监督链,形成海宁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态监督实战图,切实把人大制度更好在基层转化为治理效能。

“‘潮城绿盾’聚焦人大主责主业,围绕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年度政府环境报告的法定重点内容,改变单一的审议、视察等方式,通过对生态环境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监督,对复杂多变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及时预测预警、精准提出意见建议,实现多方协同发力,打通了监督落地‘最后一公里’。”海宁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聚力实战实效,使 “潮城绿盾”成为人大生态环境监督的强大助力,为“美丽海宁”构建起绿色守护盾。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