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用脚步察民情 用行动聚民智 用实事惠民生

——湖北省老河口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代表行动”侧记

■ 本报通讯员 王 飞

入夏的鄂西北大地,骄阳似火,每天几乎都有一群人大代表冒着高温酷暑,从代表联络站走向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乡镇社区,深入经济建设的前沿、矛盾困难的一线,了解群众所想所需,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这是湖北省老河口市市乡两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老河口市四级人大代表积极开展“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代表行动的缩影,也是一次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建好代表联络站

架起群众“连心桥”

“一个个联络站就是一条条民意通道,让群众诉求有人听、有人管、有人帮,这正是我们高标准建设代表联络站的初衷。”老河口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晓斌介绍说。

在酂阳街道环一路南侧,醒目的“松鹤人大代表联络站”标牌立于路边。循着指示进入厂区行政楼代表联络站内,窗明几净,桌椅摆放井井有条,档案柜内整齐摆放一摞代表履职手册,墙上一块块精简的制度牌、活动计划、值班表、代表风采展板格外显眼,鹤倚松树、智能制造等企业文化元素巧妙地点缀融入其中,搭建起人大代表联系企业选民、周边群众的桥梁。

在光化街道西关村奇石文创园二楼的代表联络站,近100平方米套间内,“人民选我当代表 我当代表为人民”“倾听人民呼声 回应人民期待”等红色大字特别醒目,制度上墙一应俱全,书架上摆满了宪法、监督法、人大报刊等各式各样的书刊。该联络站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利用富余面积,增设了人大制度历史图片展,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代会、人大制度重要节点事件等老照片一一展示,为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在老河口的生动实践打开了新视窗。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有成效的‘六有’标准,在全市10个乡镇、街道建设代表联络站58个,成为新时代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实践的一个重要窗口。各地人大积极培育‘一站一品’,以代表小组为单位开展‘代表行动’,促进了人大工作的延伸,增强了代表履职的活力,拉近了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距离。”陈晓斌说。

规定动作不走样

自选动作有特色

“我们在精准对接省委‘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省人大深化‘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代表行动和襄阳市人大‘聚力五城共建 展现代表风采’主题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丰富‘自选动作’,在市乡两级人大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代表活动,形成了上下联动、多面开花的工作格局。”老河口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金同敬说。

“依托于湖北省、襄阳市人大‘代表行动’,我们聚焦党委‘回乡就业、回乡创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工程,组织开展市级层面的代表主题实践活动,更好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模范带头、监督推动、参与决策、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产业回乡聚集、实业回乡聚力、人才回乡聚合,助力乡村振兴,繁荣县域经济。截至目前,已发放调查表1607份,收集优化营商环境、规范行政执法、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意见建议67条,梳理交办44条,挖掘代表典型24人。”老河口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主任张艺接话道。

据了解,在乡镇人大层面,老河口市各乡镇人大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拓展活动内容,着力打造特色和亮点,擦亮基层人大工作品牌。老河口市孟楼镇人大与镇街相连的河南省邓州市孟楼镇人大建立了长期、稳定、全面的跨省联动机制,组织两地人大代表定期互动交流,为推动两地深度融合发展建言献策;袁冲乡人大立足革命老区留下的丰富红色资源,将活动重心向红色美丽乡村、红色旅游聚焦,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李楼镇人大紧盯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引导代表在产业链集聚、科技引领、空间效益提升等方面聚力履职,加快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吸引力、竞争力的区域科技创新高地。

按照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老河口市辖区内各代表联络站(小组)也有侧重地开展活动,切实增强“代表行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酂阳街道松鹤代表联络站依托企业资源优势,组织企业人大代表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知识技能培训,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广纳良言;竹林桥镇西排子湖代表联络站以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生态经济发展等为重点,组织代表提交高质量调研报告和建议,助力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

民生实事接地气

细微之处暖民心

说着最实在的话,做着最暖心的事。以“代表行动”为媒,全市850名人大代表走出联络站,带着真情来到群众中间,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安居、就业、便民等问题,办成了许多过去一直想办而没有办到的事,做成了许多过去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

技能培训“扶上马”,创业就业“送一程”。

“没想到找代表反映问题这么管用,镇上没过几天就为我们组织了烹饪培训,这下我对自己开个饭馆更有信心了。”竹林桥镇范冲村返乡村民范海涛乐呵呵地说。

“我们镇5个代表联络站,在代表行动中收集到一些群众反映回乡就业缺技术、就业无门路,便整理形成代表建议,及时转交镇政府办理。镇政府在摸底调查回乡就业人员基础数据后,组织开展了2期服装缝纫、烹饪培训,发放回乡就业人员技术培训补助3.8万元,为企业输送34人上岗,7人实现自主创业。”竹林桥镇人大主席潘学银说。

坑洼破损路,旧貌换新颜。

“我今天是来道谢的,不是来反映问题的。屋门口的路终于开始改造了,衷心感谢人大代表帮我们圆了多年走好路的梦想。”酂阳街道汉口路代表联络站内,居住在汉口路社区的付翠华再次登门,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张老路汉口路段全长540米,是周边5个家属院、3栋开发楼、2个居民小组居民出行的主要道路。因年久失修,路面破损严重,居民出行极不方便。在人大代表的呼吁和推动下,该路段改造建设工程计划于今年8月竣工,还周边居民群众一个整洁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

种下一片大黄桃,蹚出一条致富路。

“如果没有姚代表的指点引导,我们不可能参与到这么稳当的产业项目中来。以后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一提起人大代表姚凤君,李楼镇张庄村四组的脱贫户就赞不绝口。

湖北省人大代表、春雨苗木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姚凤君主动与张庄村“两委”联系,商定流转土地250余亩,邀请有意愿的农户共同参与发展黄桃集体产业,并帮助构建市场销售网络,让周边农户和脱贫户实现就近就业增收。

大道至简,行胜于言。老河口市人大用“小切口”惠及“大民生”,落实一件件小事好事实事,让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成了身边的暖心事,写下了“代表行动”的生动注脚。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