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鲁雯卿
仲夏之际,花香满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四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在这万物生长之际,建阳区人大常委会加大力度推进基层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建设,积极开展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充分彰显代表履职风采,让代表履职在基层落地生花。
根深叶茂:代表履职阵地遍布潭城
人大代表活动室是人大代表履职的重要平台,加强活动室建设是对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保障和支持,有利于打通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收集社情民意的“最后一公里”。建阳区人大常委会扎实推进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建成13个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及54个村(社区)活动点。
机制实、环境美、布局新、形象优……走进麻沙镇代表活动室,有机构、有场所、有牌子、有设施、有制度、有台账、有学习资料,“七有”标准充分满足了代表学习、活动和接待选民的需求。完善阵地、科学布局、优化服务,让麻沙镇代表活动室成为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活动场所”、履行职责的“议事中心”、学习交流的“培训阵地”、收集反馈民情的“信息窗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前沿哨所”。
为深化基层履职平台建设,今年上半年,建阳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郑立新带领常委会组成人员多次深入13个乡镇(街道),现场指导基层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建设。通过实地察看代表活动室硬件设施、工作制度、代表履职记录、代表联系群众记录,听取活动室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汇报,一些基层代表活动室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被有效解决。各乡镇、街道代表活动室布局逐步完善,代表活动有序开展,代表主体作用充分发挥,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基层焕发蓬勃生机。
硕果累累:察民情解民忧效果显著
“我们将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全部编入‘网格’,建立‘3+2+1’代表联系选民互动机制,三级代表充当网格长、网络指导员、网格员,按就近就便原则联系村民代表和户代表,让人大代表更好地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将口镇人大主席吴师说。
依托“3+2+1”机制,将口镇积极开展“圩日接访”和“民情夜访”活动,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在圩日接待选民,在每月1日晚夜访群众,通过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架起了人大代表与选民联系的“连心桥”。2021年以来,将口镇各级人大代表接待、走访群众300余人,收集意见建议40余条,有力地推进了松柏樱花观光园二期旅游项目、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等重点民生工程建设。
潭城街道人大工委以“代表接待日”为抓手,每月结合村(社区)活动组织人大代表走访群众,每季度安排代表在活动室轮流接待群众来访,根据群众反映问题建立“问题台账”,现场答疑、积极协调、努力解决问题,形成“闭环式”事项办理模式,切实为群众解决了一批烦心事、揪心事。
再萌新芽:巧思活用履职再添活力
为切实发挥代表履职平台功能,建阳区乡镇人大创新方式方法,充分挖掘代表活动室“隐藏功能”,探索“活动室+”模式,聚焦群众关注热点,丰富代表监督渠道,延伸代表履职平台,让代表活动室“活”起来、代表能力“显”出来。
漳墩镇人大主席团建立人大代表、乡村振兴工作队联席办公制度,与南平市乡村振兴工作队共同使用活动室,共同开展调研,共同联系代表、群众。今年3月24日上午,漳墩镇人大主席团召开第一次联席会,采取“座谈交流+现场调研”方式,人大代表、乡村振兴工作队、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出力献计,并深入杭下村、龙安村,实地研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工作。通过开展调研、联系群众,切实解决了漳墩镇的发展难题,实现了服务效应“双叠加”。
回龙乡人大主席团着力解决群众诉讼难问题,探索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以活动室为依托,建立诉讼服务站,由水吉法庭和乡人大主席团共建,通过人大代表监督、调解员和法庭工作人员参与的模式,为群众提供诉讼、咨询、调解“一站式”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诉讼服务站已经调解成功案件2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