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江西省武宁县人大代表李秋婷
■ 本报通讯员 陶 成 杨 强
“选择了基层,就是选择了奉献,当选人大代表,就要尽自己所能,全心全意为群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当选为人大代表后的她始终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记在心间、落在实践。几年来,她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挂在心上,用真情换取群众的真心;把群众的冷暖刻在心间,用辛苦换取群众的幸福。她就是江西省武宁县人大代表李秋婷。
“我认为,要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群众摆脱返贫风险,解决就业让群众增收是关键。”在乡村振兴调研专题会上,李秋婷说道。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乡地处偏远,年轻力壮的基本上都出去务工了,剩下的都是妇孺和老年人,再加上土质原因,种植蔬菜瓜果收入也不高。”有同事当即就提出了质疑。
同事的话,让李秋婷陷入了深思。面对东林乡区位偏远、资源匮乏、老人小孩妇女留守的现状,要怎样利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时间、有限的成本破解东林乡留守妇女们创收增收的难题呢?
李秋婷利用工作间隙,带着一个小本、一支笔,深入群众家中、走到田间地头,开始了一个多月的调研,发现如果留守妇女去县里做工的话,老人小孩没人照顾、家里没人打理、田地没人耕作。但是,一心要为群众办实事的李秋婷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对!我怎么没想到毛线编织呢?”在学习强国中看到冬奥会颁奖花束的李秋婷兴奋地跳了起来。毛线编织,是一项成本低、收益相对较高、几乎没有时间限制的技艺,只要一根钩针、几团毛线,利用碎片时间就可以钩编出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非常适合留守妇女们,可以实现在家就业,这样她们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带着孩子,两全其美啊。为了解手工制作的现状,李秋婷多次去市场调研,了解到手工制作大有可为后,她又挨家挨户去询问村民们的意愿。
“小李代表真的是我们的好代表,为了让我们多赚些钱,一个女孩子,这一个多月时间风里来、雨里去的,不容易啊,我们都支持小李代表。”村民方知有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说干就干,李秋婷自己先学会了毛线编织技艺,还向乡领导建议将闲置的一处房产设置为文创中心,为留守妇女进行免费培训,目前已培养了40多名毛线编织手工艺人。
为了拓宽销路,李秋婷又结合“妇女节”“母亲节”“520”等特殊日子组织开展了给妇女送福利、给母亲送祝福、给爱人送心意等活动,为大家接到了1000多份毛线编织花束、玩偶的订单,短短2个月的时间,就为群众创收了5万元。
“这得感谢我们的李秋婷代表啊。现在,娃上学了,我就来这里编织,到点就去接小孩回家吃饭,每个月还能赚1000至2000元钱。”村民王易欣笑着说。
“这都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人大代表就是要为群众谋幸福,群众高兴,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李秋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