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黄文雅 通讯员 陈 俏
7月29日上午,浙南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新人大代表联络站举行揭牌仪式,不但“下楼出院”建在镇政府正对面马路边,且人大业务全面“进站”,功能提升拓展,完成了数字驾驶舱建设,“面对面问政”子场景开始启用。
7月上旬,浙北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建成全省首个人民当家体验馆,通过微信扫码可看到资料展示、AR体验、动画演示及一些沉浸式代表履职过程体验项目。
浙东海岛岱山县秀山乡人大代表联络站建成“民生小事时时督”应用场景,将代表们上报的各类基层治理、社情民意、意见建议通过数字化解决形成闭环。
浙西丽水市松阳县古市镇人大代表联络站激活了“智慧大脑”,推动民声传达步入云端化;庆元县屏都人大代表联络站推出“1+1+X”服务日。
……
今年以来,浙江大地包括边远山区海岛,全省90个县(市区)1500多个人大代表联络站,近乎每天都在演绎着“迭代升级”的故事,掀起又一波建设高潮。
与以往不同,这一波“建设”能级更高,其成效源于年初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打造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
20年磨就“一剑”——
浙江县乡人大工作又一张“金名片”
浙江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有着20年的历程,先后经过了探索、规范、拓展、强化、深化等五个阶段,其发展线路图清晰可见。
2003年7月,杭州市下城区人大常委会长庆街道工委在王马社区设立人大代表联系社区接待室。此后十年间,全省各类代表联系接待群众的平台载体如雨后春笋般建起来。
2014年年初,浙江省委将推动代表联络站建设列入2014年浙江民主法制领域需重点突破的改革项目。4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开始全省统一部署工作;9月下发《关于加强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乡镇、街道人大为建设一线责任主体,上级人大要切实抓好指导督促”的责任分工等,并统一规范名称为“人大代表联络站”。当年,包括省委书记、省长在内的省级领导干部以代表身份被编入代表联络站,每年进站活动被作为一项浙江人大史上首创制度性安排确定下来,为市、县、乡提供示范。
2015年3月下发《关于做好全省网上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网上代表联络站建设,人大信息化工作开始全面步入轨道。
一年后,成效显现。浙江不但建成覆盖全省所有乡镇(街道)、村居的4000多个代表联络站(点),形成“线上和线下”密集网状布局工作体系,一大批高难度的历史遗留问题通过代表进站活动得到彻底解决。
2015年10月27日起,《人民代表报》在头版刊发了“浙江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和“代表联络站的故事”两大系列报道共19篇文章,在全国人大系统引发较大反响。之后,全国地方人大开始陆续密集前往浙江学习代表联络站建设相关做法经验。
然而,浙江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并没有因此按下“暂停键”,而是于2016年10月进行强化提升。时任省委书记夏宝龙对代表联络站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地方各级党委加强了对代表联络站建设工作的领导,地方党委、政府在人员、经费、场所等方面给予很大的支持,迅速补齐了联络站建设工作短板。
2018年9月,栗战书委员长到浙江调研,对浙江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四好”标准。2019年5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深化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和建设的指导意见》,立足浙江省实际,提出了6个方面意见和要求,进一步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向纵深发展。
2020年11月,人大数字化改革启动,代表联络站建设的成效更加明显。 浙江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为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之后,具有浙江县乡辨识度的又一张“金名片”。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