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地方人大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数据赋能,让代表履职平台焕发新活力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打造“实体+网络”代表活动室(站)升级版

■ 巫升华 柯彩珍

“咱小区现在可是今非昔比,环境整洁、进出有序,大家的心情也跟着舒畅了。多亏海沧区人大代表履职平台,方便我们随时找代表反映问题。前阵子刚反映的小区门口道路脏、乱、差、堵的问题,马上就得到了解决……”来自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海虹社区的居民高兴地说。这是海沧区人大常委会借力“互联网+”助力代表履职,精准发现文明城市创建的“末梢”问题、提升基层治理的生动案例。

今年以来,海沧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拓展大数据运用,以“建好”+“管好”促进“用好”,全方位构建精准、便捷、高效的海沧区人大代表履职平台,打造“实体+网络”代表活动室(站)升级版,为代表履职注入“源头活水”。如今升级版平台已正式上线,正以崭新的面貌开启高质量运行新征程。

硬件“升级”+软件“赋能”

双管齐下搭建代表履职新平台

海沧区人大常委会着力要素供给,坚持功能与实效同频、管理与服务同步,着力硬件“升级”+软件“赋能”,双管齐下打造代表履职新平台。

硬件“升级”,按照“六有”标准(即有固定场所、有统一牌匾、有工作人员、有代表信息、有活动制度、有活动记录)配齐硬件设施,同步实施“双提升”工程。在代表活动室(站)配备智能触摸屏、智能查询机等设备,实现硬件设施智能化提升;升级活动室“八上墙”、活动站“四上墙”管理制度,建立列席会议、参加活动、互动交流、典型宣传等四项制度,以规范的制度确保活动室(站)良性运作。

软件“赋能”,坚持以信息化推进代表依法履职现代化,采取走出学习调研+引进优化设计的方式,因地制宜打造人大代表按权限使用和维护的履职平台,集人大要闻、代表信息、建言献策、社情民意、学习交流、履职动态等六大功能于一体。每个活动室(站)、每位代表均有专属二维码,在非接待日,群众可扫码找代表反映问题提出建议,通过“线上接待”实现代表履职“24小时全天候”。

线下“面联”+线上“网联”

双线推进拓展代表履职新方式

有了“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代表履职方式更加多样。除了在选民接待日线下“面联”,代表还可通过平台线上“网联”,使联系群众更加密切、民意表达更加便捷、民智汇集更加广泛。

今年年初,《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海沧区人大常委会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广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群众线下“面联”,每月在代表活动室(站)固定接待群众,定期走进优化营商环境企业联系点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并梳理汇总企业和群众反映有关优化营商环境的问题。同时,通过履职平台与群众线上“网联”,向代表发出优化营商环境倡议书,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开展线上专题问卷。通过“双线”联系,区人大常委会可以更加及时准确掌握企业和群众的所想所急,量身打造“人大讲堂”走进驻区市直部门系列活动,为部门与代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搭建了新渠道。

自助“点单”+组合“派单”

双轮驱动激活代表履职新动能

海沧区人大代表履职平台的推广使用,让代表和群众的声音一键直达海沧区人大常委会,并通过“点单”+“派单”模式,突破时间和空间对代表履职的限制,实现群众的期盼在哪里,人大监督的重点就跟进到哪里,极大地激发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得到代表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

新阳企业活动站驻站代表在日常走访企业和群众过程中,了解到“新阳工业区停车难、乱”的问题,第一时间通过海沧区人大代表履职平台自助“点单”,及时将群众的声音反映至区人大常委会。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灵活运用监督“组合拳”进行派单,实现标本兼治。一方面,“派单”给区人大监察和司法委组织代表开展集中视察,深入了解问题的关键症结;另一方面,“派单”给新阳街道人大工委和企业代表活动站,连续多次组织代表、群众参与走访调研、现场推进会等活动,认真倾听代表群众的意见建议。区政府主动介入、认真办理,坚持疏堵结合、管理和执法并重,采取新建停车场、加密巡逻整治、强化宣传发动等多元手段,推动停车乱象得到缓解。

下一步,海沧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用好“实体+网络”代表活动室(站),因地制宜找准开展活动的切入点,围绕区委中心工作、人大常委会监督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展示“小小活动站、履职大舞台”的魅力。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