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地方人大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用爱呵护幼苗 悉心守望成长

——福建省石狮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纪事

■ 巫升华 施青苗 黄德懋

2020年以来,福建省石狮市人大常委会致力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未成年人保护格局,充分运用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监督方式,着力推进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体系,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未成年人犯罪率及被侵害率逐年下降,打造了“石狮市未成年人保护联盟”工作品牌。其中石狮市检察院被最高检、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首批委托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工作单位”。

专题监督: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格局“共建”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沟通与合作,形成立体协调的治理架构。石狮市人大常委会将推动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共建格局作为主攻方向,组织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和内务司法工委以开展专题视察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为切入点,找准未成年人保护存在的薄弱环节,推动市检察院、教育局、公安局、妇联、团市委、关工委等12个具有未成年人保护职能的单位做实建强“石狮市未成年人保护联盟”。一是搭建校园普法联动平台。举办“8分钟法治微课堂”作品创作大赛,用青少年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让“法”植根青少年心中;二是推进“涉未”司法社会工作体系建设。2021年新增2个未成年人观护基地,通过发挥志愿者优势,与涉案未成年人构建良好的帮教关系,为帮教对象提供就业辅导、义务劳动等帮教活动。2021年以来,共移送观护基地6人,获法定代理人、社工、心理咨询师正向反馈;三是探索未成年被害人多元化救助机制。推动司法机关和相关部门落实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心理辅导等救助措施,强化司法人文关怀,共为涉案被害人申请司法救助15人次,发放救助金20余万元。推动市检察院在石狮市妇幼保健院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并指派专业人员开展心理辅导,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代表建议:推动未成年人问题“共治”

推进代表建议高质量、办理高质量是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石狮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引导人大代表密切关注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提出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管理、加强中小学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回头看”等建议35件。在代表建议交办过程中,通过有序对接代表建议“提”“交”“办”“督”各环节工作,不断完善代表议案建议推进落实机制,督促各主办、协办单位落实各自职责,形成未成年人问题“共治”合力。一是全省率先推行教育从业人员准入查询机制。严格学校聘用人员政审,截至目前,共排查发现不良记录人员65人,共辞退23人、训诫谈话42人,有效净化教职工队伍;二是深化“问题少年”临界预防机制。督促市检察院、公安局、民政局等部门及时摸排学校严重违法违纪人员、受过治安处罚人员、未达刑事责任年龄不追究刑事责任人员等3类未成年人底数,落实“1+1+N”帮教机制;三是建立净化校园周边环境长效机制。针对托管机构无证经营、食品安全、消防隐患等问题,推动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全市学生校外托管机构管理工作意见》,强化合法合规办学,避免“托管班”变成“脱管班”。

代表示范:推动社会服务资源“共享”

石狮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立足各自岗位,积极参与涉未司法社会工作体系建设等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推进社会服务资源共享。一是发挥群团优势资源串联热心力量。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妇联主席邱亚环组织发动妇女群众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关心关爱流动儿童。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团市委书记孙甜甜推动开展关爱“小候鸟”活动,组织社工、志愿者为寒暑期来石狮与父母团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生活管理、课业辅导等志愿服务,截至目前,累计有300余名“小候鸟”得到照顾;二是带动基层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林丽娜作为玉湖社区主干,积极发动社区各类资源,集聚未成年人保护联盟成员单位的工作力量,在玉湖社区创建石狮首个“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起到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三是发动专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市人大代表吴为照利用自身国家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技能,在“德为心理咨询中心”专门为未成年人开设了心理咨询服务窗口,并在2022年参与市妇联主办的“共促成长 共赢未来”网络直播活动。在吴为照的带动下,石狮市心理协会今年以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10期,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