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云南省人大首次质询“盯”上招投标

(上接第一版)

关于如何做好本次质询提出问题整改工作,岳修虎表示,对省人大常委会质询提出的问题,省发展改革委照单全收、全盘接受,端正态度、即知即改。坚决把推进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第一时间制定整改方案,细化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整改时限、整改责任、整改措施,全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及时将整改落实情况上报省人大常委会,确保质询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同时,举一反三,全面检视。省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组织工作专班,全面排查梳理招标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检视和剖析招标投标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根源,严肃对待、认真整改、弥补不足、补齐短板。特别是要注重质询成果的转化,切实履行招标投标监管法定职责,完善制度规则,建立长效机制,扎牢制度的笼子。

针对扰乱市场、破坏公平竞争的突出问题,省发展改革委将扛起责任担当,查处一批、严惩一批、警示一批违法违规行为,着力破解招标投标领域存在的隐性壁垒等突出问题,加快提升招标投标工作质量和水平,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招标投标。通过持续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尽快让市场主体感受到积极的发展变化。

“长牙齿”监督更有威慑力

“为进一步促成有关问题的解决,请省发展改革委对质询提出的问题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和认真整改,进一步加大监管和惩处力度,3个月内向省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整改落实情况。”吴绍吉在宣读审议意见和满意度测评结果时,进一步对省发展改革委提出了要求,让刚性监督的威慑力进一步延续。

质询不是故意唱“对台戏”,而是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吴绍吉表示,此次质询瞄准营商环境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最终目的是要推动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督促主管部门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云南省人大财经委将继续跟踪监督,确保3个月内相关问题整改落实到位,有一个好的结果向人民群众交代。

人大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增强监督刚性和实效。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宁也多次对人大监督工作提出要求,要对工作落实不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事项开展质询。云南省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要求,精心组织开展了此次质询。

“党中央要求监督要‘长牙齿’,质询就是最刚性的监督手段,就是人大很硬的一颗‘牙齿’。”吴绍吉说,相关部门如果刻意回避问题,整改措施力度不够,人大可以启动第二次质询,如果测评结果还不满意,就要走追责问责程序。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建广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慧全程列席会议,对质询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次质询选题非常准,准备非常到位,问答非常精彩、很有深度,作为一名法律界人士,我受益匪浅。”张慧说,《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于12月1日正式实施,让此次质询有了更加特殊的意义。她建议,省人大常委会要进一步推动质询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更好地行使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

“当前,在其他一些领域也存在很多问题,监督力度不够。”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管云鸿建议,省人大重点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聚焦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质询工作,让刚性监督成为一种常态。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