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于 雷
“我住的小区长期停水,请求调查此事。”“惠民小区7号楼前常年堆放建筑垃圾,希望有关部门给予解决。”……
辽宁省铁岭市九届人大昌图团第二小组的“解忧信箱”挂出来后,先后收到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已登记了满满5页纸。这5页纸,就是一年来铁岭市开展“千名代表下基层”活动的一个缩影。
12月12日,铁岭市召开“千名代表下基层”活动经验交流会。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加强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履职平台建设,完善代表反映社情民意“直通车”机制,进一步推动“千名代表下基层”活动走深走实。
今年年初,铁岭市人大常委会做出开展“千名代表下基层”活动的部署,辖区三级人大以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代表联系点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方便群众联系的履职平台。
铁岭市九届人大昌图团第二小组把代表之家设在银河物流园邻街的一处门市房,门口还挂着一个醒目的“解忧信箱”。不管是附近的居民,还是到物流园办事的群众,随时可以走进代表之家反映问题,也可以把要办的事项写在纸条上投进信箱。14名人大代表则会根据分工,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落实到民意转办单上,并对承办单位的办理情况给出满意度评价。
一年来,昌图县在150个行政村、11个社区、16个企业建立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代表联系点177个,组织2521名五级人大代表在“家站点”开展常态化履职活动。为确保“家站点”真正发挥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昌图县要求,每个“家站点”都要亮明代表身份,都要公开联系方式,都要设立意见箱。
清河区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将37名铁岭市人大代表统筹分配到清河区37家重点企业,将287名区、乡镇两级人大代表分配到村、社区316个网格,负责联系960名网格员。为了让每一名人大代表都找到自己的“责任田”,让每一名群众都能找到为自己代言的人大代表,清河区还印制了5万余张人民群众联系卡,让代表送到网格中的每家每户。此外,清河区还在乡镇街道建立了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在各村社区设立了53个人大代表联系点,确保群众遇到急难愁盼问题时能得到快速解决。
调兵山市在开展“千名代表下基层”活动时,尝试和探索了人大代表“回选区 访选民”活动。即在每周三的人大代表接待日,调兵山市市、镇两级人大代表都要深入原选区了解民情,与选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调兵山市市、镇两级159个选区已组织23期342名人大代表回到147个选区开展“回选区 访选民”活动,收集选民意见建议119件,其中101件建议已经得到采纳和落实。
为了让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代表联系点等履职平台真正发挥作用,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身边的问题,铁岭市各县市区都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转办机制。开原市依托“千名代表下基层”活动,搭建起代表反映社情民意“直通车”,让群众反映的问题直达“一府一委两院”,限时答复。截至目前,函送“一府一委两院”的民意转办单227件,已经解决179件,另外48件正在解决中。清河区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的同时,也建立起以问题为导向的协调督办机制和回复反馈机制。代表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后,村社区能协调解决的及时进行解决,属于乡镇街道职权范围的交由各职能部门办理,超越乡镇街道职权范围的汇总后由区人大常委会转办。
铁岭市将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在群众身边,在“民意转办单”的推动下,很多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事得到了快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