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保障华侨有序参与美丽“新侨之乡”建设

■ 吴 刚 程晋乐 (江苏)

2012年,江苏省侨联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命名了两个“华侨村”,这两个村“家家有华侨、户户是侨属”,均位于南通市区,南通已经成为国内著名的“新侨之乡”。南通市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华侨的有序政治参与,积极支持华侨和归侨侨眷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民主选举 华侨参与有保证

南通华侨人数多,分布在世界各地,保障他们参与民主选举是一项重要挑战。南通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侨届代表的比例、海外侨民的投票组织。2021年下半年启动的人大换届选举,南通市各级人大常委会与组织部门共同协商,根据各地华侨选民分布情况,合理确定华侨代表的比例。针对县(区)、镇两级的直接选举,部分华侨比较集中的县(区)人大特别规定了旅居海外华侨的投票办法。目前,市级人大代表中有14名侨界代表,县(区)、镇两级代表中,也根据当地华侨分布情况安排一定比例的华侨代表。

履职尽责 华侨代表权利不虚置

每年市人代会期间,为保障侨界代表参与大会审议,大会秘书处专门按照华侨代表和列席华侨的祖籍、投资地或工作地等情况,将其编入相应的代表团。在各代表团审议各项报告时,侨届代表不仅主动发声,而且立足所在地区和所在行业,提出的建议意见有见地、高质量,被采纳的比例高。截至目前,本届人大共收到各类涉侨建议和华侨代表的审议发言意见16件,均做到“件件有交办、事事有回应”。

近年来,在华侨相对集中的通州、海门等县(市、区),当地人大持续邀请华侨或侨界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共同见证一些重要议题的审议以及“一府一委两院”重要岗位人选的任命过程和宪法宣誓仪式。有关部门以新媒体为媒介,做好“网上侨联”“网上同乡会”工作,动员有条件的侨联组织开设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分类建立微信群,及时发布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侨务工作、活动信息,收集侨情民意,回应侨胞诉求,不断开拓华侨代表履职尽责的新领域。

民主决策 华侨意志充分体现

华侨有效参与民主决策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南通市人大外事民宗侨台委会同市侨办、市侨联等有关部门定期开展走访华侨和侨企活动,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召开华侨代表座谈会、召开华侨创新创业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华侨的所思所想所需,弄清华侨在南通创新创业情况及侨资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以专题调研报告、人大代表建议等形式搭建政侨互动的桥梁,畅通了华侨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

“加强华侨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被列入市人大重点督办建议后,市人大督办部门负责人深入现场调研指导,并组织办理情况“回头看”活动,市侨办和通州区政府有关部门也积极协调推进,相关举措相继出台落实,当地的海外侨商也积极捐资助建,华侨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