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师彦才
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强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但这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等不得,也急不得。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把握步骤节奏,先立后破、稳中求进。”
作为全国唯一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山西省把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与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统筹起来,在全国一盘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体现“山西担当”。
2022年,山西省煤炭日均产量达到356万吨,以长协价保供24个省份电煤6.2亿吨,为全国能源保供作出了重要贡献。一边是能源保供,一边是低碳发展,两者兼得的背后正是山西不断深化能源革命取得的巨大成效。
“能源革命”
与“数字革命”加速融合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加速融入工业、能源等行业。2022年,当“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加速融合,山西获得了怎样的“加速度”?
地层深处,得益于5G、AI、AR等数字新技术,智能化正赋予矿井工作新的活力,让无数矿工赞叹不已。
煤、焦、冶、电是山西传统支柱产业。由于独特的资源禀赋,山西国有企业大多集中在能源资源领域,转型发展任务繁重。数字经济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批老国企在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中得以重塑。
在中国宝武太钢集团,一名叫“宝罗”的机器人成为网红。目前,太钢冷连轧生产线上已经配置了30名“宝罗”,分别从事操作、巡检等作业任务,替代了过去的人工值守,提高了整体劳动效率。
太重集团5G智慧“一键炼焦”系统同样备受关注。在太重集团,传统的推焦车司机告别了接近40摄氏度的工作环境,坐在集控中心的操作室中,手指轻轻一点,就能自动完成装煤、推焦、拦焦、接焦、熄焦全部工序。
2022年,利用数字化为能源系统赋能,推动能源技术、产业、装备和服务的全面升级,成为山西践行能源转型、推动“能源革命”的发力之举。
“在智能绿色矿井建设方面,晋能控股集团长治公司与华为公司合作,积极开展智能化矿井建设,完成行业首创项目9项、行业领先项目13项、与行业水平持平项目15项。”山西省人大代表,晋能控股集团长治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段峰介绍,该公司的智能化平台基于5G-700M移动通信网络建设,能将动态实时作业流程现场上传至地面系统,可实现在地面上任一地方使用5G通信技术操控井下采煤系统进行采煤作业,可减少井下现场作业人员,提升安全系数和采煤效率。
山西省人大代表、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孙宏斌是山西省能源互联网试点专项首席科学家。他表示,能源互联网是一个能量系统,需要一个数字网络附着在上面,给它赋能。山西作为全国能源的产销者,把能源和数据集结在一起之后,会创造出非常多的应用场景。
以法治之力打通能源革命堵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我国能源资源特点为“富煤、贫油、少气”,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山西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抓手。
煤炭产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2022年完成产量13亿吨。同时,煤炭也是山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约占排放量的85%以上。资源总会枯竭,环境保护不断加强,最大限度发挥煤炭价值,就必须要走一条绿色、集约、高效的新路。
2022年,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坚决担起推进能源革命的重担,以法治手段护航能源革命向纵深推进。
2022年12月9日,山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山西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条例》,以立法方式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升煤炭全流程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标志着山西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进入规范化、法治化新阶段。
山西省人大代表李渊表示,条例从制度层面对煤炭清洁利用进行保障,进一步完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关内容,重点明确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法律地位、具体方式、政策支持等事项,同时强化了程序性规定。
推动能源革命,山西提出了打造全国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排头兵的目标。为推动实现目标,12月9日同步出台的《山西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分别从传统优势产业、新能源产业、工业互联网建设,以及推动数字经济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着力为实现目标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法治服务和保障。《山西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快煤炭产业与数字技术一体化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光伏、风电、储能、氢能等新能源领域的数字技术应用,推进智慧煤矿、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建设,以数字化转型驱动能源领域综合改革。”
从2019年的《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支持和保障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到2022年的《山西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条例》《山西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山西全力以赴,在能源革命的法治道路上蹄疾步稳。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