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 本报记者 常雪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表里山河、遗存富集,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孕育了绵延五千年的灿烂文化。1月13日,在审议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时,文物保护工作成为运城代表团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我来自新绛县。新绛,古称‘绛州’,历史底蕴深厚,名人先贤辈出,文物资源丰富,非遗产品众多,古城文化深厚独特。”说起新绛,蔺涛代表满脸自豪。他说:“丰富的文物资源、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新绛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对保护传承好这些文物文化资源提出了新要求,是需要下大力气作好的一篇大文章。”

李润代表认为,随着时代变革和现代科技的推陈出新,山西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增加。“与时俱进、推动山西非遗数字化转型发展,提升文化影响力尤为关键。”他说,“要依托大数据技术,融合所有相关数据,在政府引导下,充分调动各部门、传承人、学者及公众等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馆。”李润还建议采取相关措施引导数字化企业加强与非遗文化产业的联动,打造数字非遗产品、制作非遗相关的数字化节目等,推动非遗文化更好地被大众了解和接受,从而推动山西非遗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非遗文化和数字产业的共同发展。

“我非常赞同李润代表的想法。”卫玉敏代表接过话题说:“2020年以来,随着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建设山西试点工作的开展,带动山西省文物资源数字化保护利用步入快车道。”

针对文物保护工作,卫玉敏代表有自己的思考:“要在加快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方面应该作好‘三篇文章’——围绕产业融合,在文物数字技术研发上做文章;围绕文物保护,在文物数据采集应用上做文章;围绕活化利用,在文化传播传承上做文章。”

“建议将绛州古城保护和活化利用以及城市更新项目纳入市级以上重大项目库。”

“要让非物质文化焕发崭新光芒,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要采用内容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化体验的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技术。”……

审议现场,代表们你言我语,纷纷建言献策,为文物保护与发展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代表们认为,要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要久久为功,更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