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代表周刊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刻骨铭心的“豆选”“票选”

■ 马占奎 (河南)

“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延安时期这首反映“豆选”的民谣,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了动员农民参与民主选举所进行的智慧创造。

“红豆豆,黑豆豆,认真思考之后投。丢瓷碗,表意愿,跟着英雄斩寇顽。”在抗日烽火连天的年代,《铁道游击队》电视连续剧的这个情景,体现着人民民主思想汇聚起来的抗日钢铁洪流。

“豆选”的故事刻骨铭心,改革开放以来“票选”的故事,同样让人难以忘怀。

我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多年。先前,县级人大代表三年一换届,后来改为届期五年。说起选举,历历在目的都是“票票”选举的往事。

“票票”选举的动人故事如硕果满架的葡萄,一嘟噜一嘟噜怎么也诉说不完。下面仅举鲁山县深山区代表换届选举中的几个故事以飨大家。

豫西伏牛山腹地,有座驰名中州大地的旅游胜地——尧山。这里“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在这山山水水沟沟坡坡之间,生活着鲁山县尧山、赵村、四棵树、下汤、鸡冢、熊背、瓦屋、背孜、土门九个乡镇的二十多万村民。1998年伊始,滴水成冰的时节,在鲁山县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他们切切实实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政治权利。

瓦屋乡太平村,村域都是海拔近千米的高山。太平村磨上组,更是位于云中。磨上组共有10家农户,24位选民,但该组面积却有11平方公里。该村另一组仰天池组,“离天三尺三”。全组27家农户64位选民。1997年12月,村里民兵连长张新伟负责这两个组的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内容包括宣传发动,选民登记,候选人酝酿、推荐、确定,公告张贴,开会通知,组织投票站投票选举等。跑遍各组各户,少说也有七八十里路程。为了使高山上的乡亲们投出神圣一票,张新伟二话没说,一趟趟穿梭于陡峭的山路间,给家家户户送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的选举法,同时送上县选举委员会的相关文件和材料。2月8日上午10时,瓦屋乡汤河选区太平村投票站召开鲁山县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大会,磨上组24位选民,天不亮就吃了早饭,前往选举会场赶。独家户、古稀老人林玉青,也拄着拐杖,在亲人搀扶下,畅享民主选举,亲自到投票站投出了神圣的一票。

土门乡的焦山村,全村虽然只有340户人家,1264口人,但自然村却达100多个,其中两户以上的自然村有80余个,相距四五里之遥的独居户有20多家。36岁的支书杨长水是焦山村的“跑支书”,在代表换届选举工作中,四次去乡里开会,四次通知村委开会,四次入组入户动员、登记等,跑过的路程,少说也有1500公里以上。当时,该村有120多人在外打工、做生意,至春节期间还有5人未回,他就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他们捎信、写信,让他们务必于选举日前赶回焦山。焦山顶上有杨保安、杨留安、杨海山等数家独居户,他们一见冒雪爬上山来的“雪人支书”,不约而同地说:“支书放心,俺们一定用心选好代表,俺们一定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焦山近顶处有个瞭望台,村民杨庄住在上面。“瞭望台、瞭望台,陡壁悬崖,别看鸡鸣听得见,上去气都难上来”。但是,杨长水在代表换届选举工作的每个阶段,都要上去找杨庄一次,详谈选举事宜。在焦山投票站,杨长水原打算使用流动票箱,选民们一听说,都非要亲自到选举站参选不可。焦山村齐跃武、李妮妮,早就准备外出打工,为了2月8日选举代表,一直等了六天。他们说:“耽误生意,少赚点钱事小,若选不好人大代表,事大。”更值得骄傲的是,焦山村村民酝酿、推荐的本村代表候选人冀芳,32岁,孤山组人,是焦山村的妇女主任,她对食用菌开发有门道,带领山旮旯里的村民,走出了一条富裕样板路。于是,选民都推荐了她,并把“票票”投给了她。焦山村的选民看着红榜上的冀芳,都咧嘴憨厚地一直笑。

这就是“票票”选举的故事,深山区的选民在代表换届选举工作中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人人都表现得积极踊跃。

如果说“豆豆”“豆选”是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曙光初现,那么“票票”“票选”就是艳阳普照大地,开创了人民民主发展的新局面。我相信,不忘“豆豆”“豆选”,认真“票票”“票选”,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圆满!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