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胡晓阳 夏 铭
今年以来,山东省宁津县人大常委会以基层人大工作“创新年”为牵引,做实做活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建强管好人大代表“家站室”,创新开展特色代表活动,让代表工作驶入快车道。
E化办公 代表履职更接地气
宁津县人大常委会依托县人大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开设“砺初心、担使命”人大红“云”课堂,邀请各级人大工作者、人大代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及人大业务方面知识;建成津城街道人大代表工作中心站、柴胡店镇人大代表工作中心站,将人大代表“家站室”搬到“云”上,让数字站与实体站线上线下融合呼应;依托“云”上“家站室”,为站内每位人大代表都配置“专属代表码”,让代表接待选民全天候、群众反映问题“零距离”、意见反馈答复高速度,实现“码上直通车”;创建“众禾代表云”平台,并在杜集镇人大代表工作中心站、杜集镇乡村振兴代表之家、杜丹特色代表工作室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开展直播授课等活动,在线为群众答疑解惑,让代表履职惠及更多人。
T台展示 代表履职更具活力
宁津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八规范十目标十有十定位”标准,形成“一镇一特色”的发展格局。柴胡店镇人大依托“大刀柴胡店,今朝更好看”文化理念,打造“大刀讲武堂”特色品牌,动员人大代表讲述履职故事、传承大刀文化、展现代表风采;时集镇人大依托“与时俱进,汇集幸福”文化理念,打造“民声议事会”特色品牌,形成“群众说、代表提、共同议、政府办、百姓评”的闭环工作机制,真正实现代表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大柳镇人大依托“厚德大柳,耕尽风流”文化理念,打造“代表赶大集”特色品牌,组织代表走进集市,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听民声、汇民意、解难题,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米”……“2023年以来,宁津县人大常委会在各乡镇(街道)建立起87个人大代表‘家站室’,搭建起广阔的代表履职舞台。”宁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建华说。
C位担当 代表履职更有底气
今年以来,宁津县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履职。保店镇人大组织开展“空中彩虹桥”品牌创建活动,让人大代表化身广播员,开设《党建新时代》《增收大讲堂》等8档广播节目,向群众开展“滴灌式”送知识活动。宁津县人大代表、宁津县中医院院长李志刚探索开创“互联网+门诊慢性病”建设试点,探索开创德州首家覆盖复诊、取药、结算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全力破解群众“看病难”“流程繁”问题。德州市人大代表、宁津县杜集镇闫庄村党支部书记杜丹创办“闫庄众禾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电商运营团队,直播销售村内香椿制品,壮大集体经济,促使闫庄村由“一穷二白”变成实实在在的“后劲村”。德州市人大代表、宁津山花剪纸艺术中心主任张长俊多次走访调研,撰写了《关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建议》,推动德州市非遗文化发展。同时,他利用专业特长,积极发挥特色代表工作室作用,助力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