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 言
近日,《苏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施行,苏州市委召开大运河沿线开发建设专题会议,从立法高度加大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千年运河和千年古城相互辉映,共同描绘出新时代“最江南画卷”。
立足“保护好”,精准施策让运河古迹“活”起来。苏州是大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有5条运河故道, 7个遗产点段,9个古典园林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还有昆曲、古琴等6个项目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坚持保护为先,结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分级分类做好大运河文化遗址遗迹的保护修缮和利用。要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及核心监控区管控要求,实施运河慢行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打造“蓝绿交织、水陆并行、古今辉映”的生态绿廊。
坚持“传承好”,熔古铸今让运河文化“潮”起来。要主动把大运河的文化底蕴总结好、提炼好,传承好、保护好,深入剖析大运河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梳理大运河伴生的风俗民情文化,让运河两岸既有充满生机的生产生活,又有永久记忆的浓浓乡愁,还有深沉隽永的精神寄托。结合当下流行元素,在创新中传承传统技艺,让非遗文化走进百姓中间,扶持创作出一批能反映苏州大运河历史风貌、人文风采、建设成就的优秀文艺精品,定期举办运河文化旅游节、运河主题研学等活动,唤醒百姓心中江南文化的记忆,增强人民群众对大运河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注重“利用好”,文旅融合让运河沿线“靓”起来。统筹古城保护更新、文旅融合发展、运河生态保护,持续推进“运河十景”建设,以吴门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陆盘门、横塘驿站、石湖五堤、宝带桥、平望·四河汇集为重点,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做强江南文化品牌。把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打造成文化产业的重点轴线,构建“一条主轴带动整体发展”“多点联动形成发展合力”的空间格局框架,做优做好沿线的特色小镇、特色老街、文创园区,培育与运河文化相关的数字内容、创意设计、会展演艺等新型文化业态,做大做强大运河苏州段文化创意产业。
“通达千里,运化古今。”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千年运河生生不息,滋养着广袤大地,绵延着中华文明,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大运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力求把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打造成为“最精彩的一段”,让古老运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