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代表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群众身边的 “解忧驿站”

“请问,劳动路社区现在搬到哪个位置了?”“能不能借你们的电话用一下,我手机没电啦!”“我看着门开在这,能反映一件事情吗?”自从联络站设在了水南街劳动路口,时不时就会有居民走进来,向水南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络员郑凤枝反映一些生活上的“愁心事”。对于一些常见的问题,如社区活动的安排、环境卫生、居民权益等,联络员会当场给予解答;一时不能解决的诉求,她也会详细记录在来访登记表上,以便统筹多方推进。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2022年10月,我们水南街道把人大代表联络站建在劳动路农贸市场路口处。这里人口密集、人流量大,群众关注度高,非常便于人大代表联系群众。自建站以来,共有25名人大代表进入联络站,接待选民群众92人次,收集意见建议98件,解决了85件。”联络站站长董晓芬表示,“我们联络站建立了人大代表接待联系选民群众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选民群众反映意见建议处理工作制度、代表报告履职制度、线上线下24小时工作制等,通过代表进选区和站点“双报到”、每月6日的‘代表活动日’等,面对面地接待群众,及时与群众沟通,帮助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建设群众身边的“幸福站”,让选民群众“15分钟就近可到”——秉持着这份初心,信州区人大常委会将人大代表“家、站、点”建在群众身边,让联络“向前一步”、群众“少跑一步”。其中,区“人大代表之家”建在区行政服务中心、综治中心、城管局、医保局、社保局等与老百姓联系紧密、关联度高的部门、单位聚集地;全区9个镇、街人大代表联络站中有3个联络站建在机关办公楼一楼,6个联络站走出机关大楼,建在沿街店铺或农贸市场旁;全区89个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系点”实现选民群众“15分钟就近可到”。

“人大代表之家”挂牌亮相,打造“家门口”的联络站。2022年4月,信州区人大常委会在秦峰镇开展“人大代表之家”挂牌试点工作。信州区人大代表方奕表示,“人大代表之家”挂牌,擦亮的不仅仅是一种身份和荣耀,更是人大代表以身作为、率先垂范,更好地践行“人大代表为民代言发声”的佐证。“看着这块牌子,就无形中增添了一份履职尽责的责任,必须要对得起人民赋予的这块牌子。”

截至目前,全区一共有402块“人大代表之家”标识牌挂牌“上岗”。“人大代表之家”挂牌进一步增强人大代表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也进一步密切了群众和人大代表的联系。

家住秦峰镇老街的村民郑晓文看到区人大代表刘建平家门口挂上的标识牌后,来到他家中,反映春节期间老街人流车流量增大,加上部分店铺出店经营,不仅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影响出行,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希望人大代表能向相关部门反映。接到群众反映后,刘建平立即来到老街,现场了解情况后,即向镇政府建议,联合交警、巡防队、志愿者、网格员等组成街道秩序整治队伍,对老街商户经营秩序和道路交通进行规范整治。该建议得到秦峰镇政府的采纳并实施后,在最忙碌的春节期间,秦峰镇老街商户的经营秩序井然有序,交通堵塞的顽疾也得以顺利解决。

让人民群众知道“谁是代表、代表在哪里”,为群众提供一个反映问题的渠道,让人大代表更接地气、更连民心。

“‘把家、站、点’尽可能建在离群众最近、最便于接待群众的场所,让‘家、站、点’更有市井味、烟火味、人情味。”信州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吴武华如是说。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