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选人大代表以来,我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组织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通过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切实解决居民身边的实事小事,为社区和谐发展凝聚思想共识,找到了基层治理“最大公约数”。
同坐一条“小板凳”,沉入群众访民意
我坚持把人大代表履职为民贯穿到“共同缔造”活动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优势,通过健全完善“代表之家、代表议事会、代表联络队”的履职机制,把人大代表、居民群众、社会力量凝聚在一起参与社区治理。为了找准群众的共同需求,我带领社区一班人运用“小板凳”工作法优势,组织辖区人大代表两人成组、三人成队,深入街头巷尾、房前屋后,搬着小板凳与居民面对面地“唠嗑式”拉家常,沉浸式地倾听群众心声,找准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活动开展以来,水星台社区共派出“小板凳”工作队60多批150多人次,搜集居民意见292件,梳理汇总群众共同关切的问题5大类32项。特别是对辖区弱势群体做到了不漏一户、不掉一人,保证每一位居民都能被看见、被重视、被尊重。
同听一场“群音汇”,共谋共建聚民智
我将“1+1+N”多方联动“群音汇”议事工作法就地转化运用,形成“1个党支部+1个代表工作队+N户居民”的共建议事法。对“小板凳”工作队收集到的问题,由党小组领衔、代表工作队引导、提出该问题的居民共同参与,组成民主议事小组共同解决。针对居民诉求集中,而社区无法独立解决的路面破损、下水道改造等重难点问题,我们充分发挥代表资源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按照群众点单、支部接单、议事会派单、各责任体接单、人大代表评单的“五单”模式,及时对接行业主管部门、辖区单位、包保单位,通过人大代表多方联系社会力量,争取各方支持解决。同时,组织辖区人大代表开展集体视察和监督,并引导民主议事小组对实事办理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形成民生实事办理闭环。活动开展以来,我召开联席会议8次,争取到背街小巷改造、下水管网升级、线缆整治等项目7个,争取潮汐车位50个,加装天然气36户,排水难、停车难、用气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家家户户“晒家训”,共同缔造好民风
我从2019年开始启动社区“亮家风、晒家风”铸魂行动,组织小区1034户家庭提炼出了各自家风家训,公开展示在家门前,接受大家的监督评议。开展“讲家风评家风传家风”“文明家庭”评选,引导群众弘扬优良家风。通过家风文化的培养,同时,我们通过发布“家人行动书”、达人招募令等,从辖区的人大代表,樊城楷模、最美家庭中挖掘18名骨干,通过人大代表的助力,解决了70余位居民的就业问题。水星台社区先后涌现了最美家庭220户、文明家庭260户,社区家风良好、居民生活和谐幸福。水星台社区的华丽转型离不开高效有序的基层治理。
(作者系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人大代表刘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