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阎 杨
“现在路修好了,我们出行更加安全方便了,人大代表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好事。”
近日,在贵州省毕节市绿化乡石桐社区,村民们谈起刚刚修好的通组路,纷纷对毕节市人大代表、绿化乡党委委员宋慧赞不绝口。
石桐社区庙山十四组原水泥厂至高石坎段通组路全长1200米,周边居住了180余户群众。“以前卖豆腐的都不敢走这条路,就怕把豆腐弄散了。”村民张思咏的一句话逗笑了在场的所有人。虽然是一句玩笑,但却是这条路以前的真实写照。宋慧介绍,一直以来,砂石路面坑洼不平,晴天土尘飞扬,雨天道路泥泞。沿线学生上学难、群众行路难、车辆出行难、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并存在一定交通安全风险。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宋慧多次实地调研,拟写了《关于请求帮助实施绿化乡石桐社区通组路硬化项目的建议》,上报到毕节市人大常委会。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到现场调研,通过走访当地群众、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论证。在宋慧的争取下,毕节市人大常委会拨付42万元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对道路进行改造。
“我建议,将原来的道路宽度3.5米扩宽至4米……”
“请乡里放心,这也是我们自己的事,一定全力支持配合,只要有需要,大家愿意参与投工投劳……”
项目得到批复后,村民们热情高涨,纷纷出谋划策。宋慧说:“在召开的协商会上,村民们不仅提出了很多好建议,还纷纷表示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宋慧经常深入改造现场,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推动项目的实施。绿化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道路建设,乡自然资源所、村管站、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积极与石桐社区联动,一起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5月12日,项目顺利开始施工。宋慧和其他人大代表分批次进行蹲点,对项目质量进行监督,市人大常委会安排工作组不定期到现场督促指导。修建过程中,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进一步拉近:有的群众看到自家种了几十年的树长在临路的位置,主动拿起刀砍去了一半的树枝,以免繁茂的树枝影响施工安全。有的群众看到原来修建的围墙挡住了拐弯路口的视线,全家总动员把自家围墙拆掉……路不长,但修建过程中感人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结合群众提出的建议,通组路修建了13个错车道,并在村民的无偿支持下,增设了三轮车停车位。
历时42天,在人大代表们、有关部门和群众的协调配合下,这条长1200米的通组路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毕节市人大的专项资金,加上绿化乡积极筹措的12万元,项目先后投资54万元,直接受益群众2200余人。
“这件事,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党委政府带领我们走向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并对人大代表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79岁的彭定和老人由衷地说。为了表达感恩之情,村民们自发寻找了样式精美的石头立于路边,刻以“感党恩”“跟党走”“团结”“求真”“务实”等字样,告诉大家要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人民选代表,代表为人民。从当选人大代表的那一天起,我就深知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一定要努力做到工作有能量、发言有质量、建议有分量,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宋慧说,下一步她将和有关部门按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要求,建立监督机制,采取多项措施积极管理管护该条道路,努力实现“畅、安、舒、美、优”的道路管护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