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殷 虎 王乙舒
“通过!”2023年1月5日下午,江苏省张家港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现场,大会主席团将顾彩萍等12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加快农房翻建进程,打造港城特色和美乡村”的议案决议草案提请全体会议表决,代表们以热烈的掌声回应着这次表决结果。
“这份议案与市委中心工作、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热切期盼高度契合,充分体现了市委有号召有部署、人民有要求有期待、人大有响应有行动、代表有担当有作为。”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亚方表示。
由于多方面因素,目前,该市有不少农房建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由于建造年代久远,群众有农房改善的实际需求;还有部分长期闲置的空心房,由于年久失修已成为危房,这不仅关系到村民的自身安全,也影响到社会稳定和乡村发展。
“这是一个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所以早在2021年,市人大常委会就组织开展过全市农房规划建设情况调研,并形成了《关于张家港市农村房屋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又组织视察全市农房集中规划建设推进情况。前两年的调研视察,为我们今年这份高质量的议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实践依据。”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学东说。
议案提得好,更要办得实。为做好以农房改善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这篇大文章,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决通过的议案由市长领衔办理,分管副市长分工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区镇协同配合,形成议案高质量办理的合力。
今年5月,张家港市发布《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五年实施方案》,计划在2023年至2026年改善全市农房1.2万户,力争2026年年底前基本完成1980年及以前所建的且农户有意愿的农房改造改善。
9月,张家港市又连续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推进全市农房翻建的若干激励措施(试行)》两份文件。
“关于这两份文件,一方面,适当给予政策红利,比如扩大村庄可翻建面,将其他一般类村庄纳入翻建范围,翻建比例提升至80%。提高建设面积,从三间两层的240平方米和两间三层的280平方米两个标准统一扩大到不超过300平方米(不超过三层)。拓宽改善途径,允许通过村民自治的方式进行自主更新改善。另一方面,从规划、土地、建设、资金、配套、组织等多个方面提出激励措施,进一步提高镇、村及村民对农房翻建的积极性。”张家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张宇洲说。
有目标、有重点,有任务、有举措,有激励容错、有绩效考核,尊重村民意愿,鼓励自主更新,提倡因地制宜,今年张家港市出台的这三份文件针对性强、分量十足。
为高质量推进人大代表议案办理工作,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在年初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时,除了每季度开展议案办理情况调研,还在年中和年底开展专项督办工作。年中聚焦办理进度,今年7月,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带队赴金港街道中苑社区现场督办议案办理工作,听取议案办理情况汇报;年底聚焦办理成效,将在11月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代表议案办结情况的报告,审议意见将报送市委。
9月14日,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赴凤凰镇恬庄村调研农房翻建工作。调研组通过与村民们交流了解到,全市广大农民对新政策持欢迎和肯定态度。
“看着漂亮,住着舒服,好看又实用,城里的亲戚都羡慕我们呢,这一切都得感谢人大代表为咱老百姓着想。”站在自家刚刚翻建的两间三层小楼前,恬庄村村民王永明喜不自禁,“白墙小院黛瓦、小桥流水人家,锦绣江南的和美乡村就在我们身边啊。”
值得一提的是,在农房翻建过程中,张家港市坚持农村土地编制规划和农房翻建同步推进,相互促进;同时,将农房风貌、改善成效作为村庄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导镇、村有序推进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审批翻建农户298户,同比增长148%;在建261户,同比增长74%。截至8月底,全市累计建成11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3个市级特色精品乡村、624个市级特色康居乡村。
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加快农房翻建进程,打造港城特色和美乡村”议案的高质量办理换来村民们幸福的笑脸。
随着农房翻建进程的加快,一幢幢美丽的农房正在点亮村民们的宜居梦,一幅美丽的“锦绣江南鱼米乡”画卷正在张家港市的乡村大地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