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奎
河南省鲁山县人大常委会
说起我和《人民代表报》的故事,不是一个,而是一串。
“新兵”“抢白”顶头上司。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在河南省鲁山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还是两年“新兵”的时候,竟敢“抢白”我的顶头上司。那是1988年国庆节后的几天,散发着墨香的《人民代表报》创刊号飞越千山万水来到了鲁山县。我第一个从邮递员手中把《人民代表报》接了过来,先捧在手中,而后又久久地护在胸前。当时的办公室副主任见状,打趣我道,怎么突然有点“傻冒”,上班可要注意仪表形象。我对他说:“您不懂一个喜好‘爬格子’的人的心情,我可是极爱这份油墨飘香的报纸!”
稿子入选《精选头条赏读》。起初,我不断向《人民代表报》投稿,总是“泥牛入海无消息”。后来,《人民代表报》编辑老师不断给我寄来回复的信件,每一封都在原稿上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寄出的稿子原本是黑漆漆的方块字,寄回的稿子则是红彤彤一片。我知道那殷殷的红,是编辑老师爱护作者的一片赤诚之心。多年的努力,也让我成绩斐然,我成为《人民代表报》特邀通讯员和优秀通讯员;所写的稿件,有三篇上了《人民代表报》头版,其中一篇还入选报社2004年6月31日出版发行的《精选头条赏读》。
权力机关兴师动众送“大礼”。10年前,县里换届选举后的一天下午,办公室主任和选工委主任突然说道:“明天咱们分组下乡!给各乡镇送份大礼!”大家一愣,在反腐倡廉风正劲的时候,送什么大礼?很快,大家就反应过来,拍响了巴掌,是送《人民代表报》啊!于是,我们立即把保存的《人民代表报》集中起来,用红绳捆起,于翌日送到各乡镇人大手中。当时,我看到有些乡镇人大负责人的眼中闪现出激动的光。他们说:“人大换届后,咱这里来了不少新人。这‘大礼’,能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眼下,我已退休。但是,我依旧割舍不下县人大宣传工作,尤其是和《人民代表报》的深厚情谊。期间,县人大常委会经常邀请我旁听常委会会议、跟随代表视察、服务人代会及其他活动,我也积极参与报道新时代县人大的新担当、新作为。与此同时,我还加入了《人民代表报》河南通讯员微信群,并与编辑老师们加强联系,在投稿与改稿的来往中,进一步加深了与《人民代表报》的情谊,坚定了我继续做好人大宣传工作的决心和信念。
35年风雨同舟,35年追梦共行!《人民代表报》,我永远的良师益友。一个“老人大”将和您一路前行,永不分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