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友好 (安徽)
加强对监察和司法工作的监督,是宪法赋予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职权。近年来,安徽省无为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履行职责,创造性开展工作,着力以“小切口”做实监督“大文章”,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无为,奋力书写新时代人大监察司法工作新篇章。
以点带面
擦亮法治建设“金名片”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必要手段。针对群众反映的“告官不见官”“出庭不出声”现象,无为市人大常委会综合施策,多方联动打出监督“组合拳”,实现“要我出庭”向“我要出庭”有效转变。
抓住“关键少数”,找准依法行政“牛鼻子”。以行政审判调研为切入口,无为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部门关于行政审判、行政检察、行政复议等有关工作情况汇报,组织开展“同堂会诊”,合力破解应诉难题。提出法院要完善“府院联动”机制,打通推动行政审判促进依法行政的壁垒屏障,强化法律等刚性约束,联合司法行政部门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生效裁判文书履行率及司法建议落实情况作为法治政府建设和领导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不仅要出庭,更要出声出力,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强基固本,方能行稳致远。结合近几年行政案件败诉率偏高等问题,不能就案办案,不仅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无为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发力,推动法院延伸司法职能,积极开展“一月一机关”活动,每月深入案件较多的部门和乡镇,开展“以案说法”,帮助行政机关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提高执法水平,一批“类案”诉前得到有效化解,形成了行政与司法良性互动。无为市人大常委会督促司法行政部门不仅要对部门规范性文件开展备案审查,还要组织基层司法所对乡镇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在常委会的持续推动下,2023年实现了20个司法所负责人全部列席乡镇党委会,全面激活乡镇备案审查工作,推动法律监督制度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人大+检察”
共绘社会治理“同心圆”
公共利益无小事,公益保护无止境。2019年9月,无为市人大常委会首问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在芜湖市率先提出建立诉前检察建议向人大常委会报备制度,形成公益司法保护“无为方案”。出台了《关于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审议意见》,成为首份把各行政部门支持配合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纳入考核范畴的审议意见,推动公益诉讼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几年来的持续跟进,为公益诉讼按下“快进键”,“人大+检察”监督合力不断彰显。市检察院充分发挥“四大检察”职能,从“窨井盖”到“飞线充电”专项检查、从养老机构用餐到食品药品安全、从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到国有财产保护、从人居环境整治到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从农村社会治安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守护人民美好生活筑起坚强的法治保障。几年来,从18件到81件,每一个案件和数字的背后,凝聚着检察官们的心血汗水和对公益保护的坚守执着,承载着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的丰厚硕果。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023年4月,无为市人大常委会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了高质量调研报告。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调研报告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出台《无为市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强化督导考核,织牢织密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网。市检察院充分发挥法律监督作用,以检察履职积极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营造保护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法治环境。
联动聚力
用好民意立法“直通车”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无为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高位推进,努力将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成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窗口和鲜活载体。
建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坚实的保障是前提。无为市人大常委会在芜湖市各县区率先出台牛埠人民法庭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细则(试行),领导小组、工作细则、工作动态、活动剪影等富有特色的制度机制在墙上张榜公布,使立法联系点工作既有声有色,又有章可循。为畅通民意表达渠道,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推动法院在员额法官中选聘24名立法联络员,2023年又在律师事务所、村(社区)建立了12人的立法信息员和立法咨询员队伍,同时设立立法信息采集点6个,使立法联系点的门开得更大、触角伸得更长、覆盖面扩得更广。
以创新开路,基层实践丰富多彩。在《芜湖市河道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上,邀请了9个部门负责人和人大代表、律师参加研讨,大家结合实践,提出了不宜将沟渠纳入河道范围等建议。在集贸市场,发放《芜湖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草案)》调查问卷,群众踊跃参加,当场收回调查问卷190余份。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座谈会、“连心桥”议事会、“小板凳会”等多种有效形式,倾听群众心声,传递真实诉求。借助“三支队伍”,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将“民言民语”转换成“法言法语”,最大限度保持所收集意见的“原汁原味”,让法规更接地气、更具实效,交出了精彩答卷。
小站点,大作用。基层立法联系点组织法官、律师深入开展“法律六进”,通过“以案释法”,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广大群众在提出意见、参与立法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自己既是法治建设的受益者,也是法治建设的参与者,自觉强化法治意识,在全社会示范带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民主之花在基层焕发出勃勃生机,有力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高质量发展。